<%@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金城书画院

 


*守正创新 尊敬传统——刘纯华被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艺术之家数据库-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艺典轩-北京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重要通知

各位同仁好:
  京津画派官网,京津画派研究中心网站因前几年疫情,网站有两年时间没有组织活动,网页更新迟缓。应广大会员要求,在有关会员的积极支持下,业已激活,即日起重新展开工作,希望同仁们积极投稿。
  稿件要求:
  会员亲自参加的文化艺术活动;会员创作的书画作品;会员受朋友之托也可以推荐作品;会员认为可以提升画院和个人的新闻;研究理论学术论文;会员参加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稿子文字自负,编辑有增删的权利。

北京京津画派研究中心

主席: 刘纯华

电话:13910726678
网址:www.shuhuajd.com
邮箱:lch6678@sina.com


  刘纯华先生于2009年3月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培训项目艺术品鉴定师岗位培训考核,获得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

招聘启示

 
根据工作需要,京津画派研究中心官网招聘副总编辑一名。
  要求:新闻或相关专业;从业三年以上;最好有市场策划、营销经历;在北京有住房;组织过大型活动优先。吃苦耐劳,为会员全心全意服务,有牺牲奉献精神。

 

   

长篇科技创新纪实文学

 

中国梦﹒水之韵

——山东省莒县创建文化水利纪实(续37-38)

刘纯华 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三十七章 莒县的水利之歌

滔滔沭河水

巍巍浮来山

团结奉献的水利人

阔步向前

 

修水库,建塘坝

砌沟渠,润良田

大仁治水

大德兴水

我们用文明和谐的音符

唱响莒州大地的春天

 

滔滔沭河水

巍巍浮来山

斗志昂扬的水利人

谱写新篇

 

勤学习,肯钻研

讲廉洁,求发展

大爱管水

大廉用水

我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

开创莒州大地的明天

莒县水利之歌的词作者是刘庆贺,另一位是王钦德,二人同是日照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我们歌颂祖国,歌颂某一业绩,歌颂某一群体,离不开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就是文学中的“这一个”。“这一个”就是区分其他的地域的鲜明文化特征。莒县水利之歌的鲜明特征,就是要紧紧抓住“沭河水”和“浮来山”。沭河是莒县人的母亲之河,浮来山则因为有几千年银杏圣树而名闻天下。

鲁东南的莒文化是五千年至七千年华夏文化在鲁东南沿海地区孕育的独秀一枝文化,我们通常称之为莒文化。莒文化在漫长的演变中,选择了鲁国仁义、齐国讲究计谋的因子以及华夏文化中的细腻、粗狂,较多地继承、弘扬了细腻的一面。

细腻其实就是讲究计谋,我们仔细想一想,莒国为小国,巍然屹立于鲁国、齐国边上,居然达六百年以上,而且能够调停战事、庇护另一国的公子,莒子还能够在浮来山上“大树龙蟠会鲁侯”,没有计谋是不可能长期不倒,也不可能与大国长期共存。 因此,莒文化包含军事学、政治经济学,也形成了浓烈的地方艺术特色。

莒文化强调的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乃善之善者也。这是道家学说,最核心的内容是老子强调的 “道常无为而 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教人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它蕴藏着浩然正义、中正之气,积极地忍耐和坚毅,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数千年来,老子的这个思想对莒文化的形成、对莒地人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莒县水利人说,如今,老子的思想包含着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思想境界,做到无私无欲,利于他人。这种理念在莒县水利文化示范基地多有体现,这或许是莒县水利局推崇老子思想的原因?莒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的形态,曲折柔和的线条;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之风。

而传统的莒文化艺术是周姑子戏宛转清丽的节奏,周姑子戏甜润的嗓音和优美的唱腔是山东吕剧悠扬舒缓的旋律。现代莒文化则是古拙清新的书法艺术,淡雅秀丽的山水画卷,现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达 20 多人,省一级会员达 70 多。莒文化是空灵简洁的篆刻艺石;是莒文化哲学的艺术再现;是古今诗词的对比交溶。在莒县水利文化示范基地里,我们领略到了莒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略到了华夏文明对莒地文明的包容。

莒文化包涵着浓郁的红色文化。 1938 年 2 月 21 日佛晓,日军田野部队乘 40 辆汽车,加上刘黑七的汉奸达几万之众直扑莒城,抢占了北郊高地,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日军抬着云梯像北城墙冲,多处城墙被炮火轰塌, 10 多个日军爬上城墙。守城刘震东部向敌人猛烈还击,并与爬上城墙的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数次击退敌人的强攻,全歼了登城的日军。日军攻北城不下,又以重兵向西城、南城迂回包围,并有轰炸机往返扫射、投弹。守军两阵地枪炮齐发,全歼两次迂回进攻之敌约 400 余人。 22 日,日军以猛烈炮火向城东北角许部阵地猛轰并强攻,县长兼混成旅旅长许树声部兵力不支,拂晓前失阵地。日军自东北角架云梯而登城墙,并以重机枪向西、北、南三面猛击。与此同时,北郊高地的日军用重炮将西北城角轰塌,一批日军乘机窜入,展开巷战。当东北角和北城失守时,四十军 229 团炮兵在南门二楼用迫击炮向北城猛轰,把登上北城的日军全部歼灭。 23 日晨 6 时,守军撤出莒城,莒城失守。从此,莒县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抗战胜利后,莒县人民积极参与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在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轰轰烈烈的战争中,莒县人形成了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党史研究室主任朱吉高同志曾经对我说, 莒县革命遗址众多, 2008 年确定有价值的革命遗址 26 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党的重要机构旧址 4 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15 处,重大战役战斗遗址 4 处,重要烈士墓地及纪念设施 2 处等。

莒县现在划归日照市,但莒县人都会说,我们是沂蒙山区的支柱县,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我们莒县人品德的核心!正如莒县水利之歌中所说,现在, 斗志昂扬的水利人,谱写新篇!

莒文化包涵着沂蒙精神!

浮来山在民间又有“福来山”之称,有天官赐福之美誉,尤其是“天下银杏第一树”有长寿树、活化石之称,祈福益寿由来以久,每年正月十六日民间自然兴起的祈福庙会延续至今。莒县人为满足人们祈福益寿的愿望,自 2003 年开始,依托当地民风民俗和“银杏树王”、“福来山”之美誉创办了中国浮来山福寿文化节,融祈福益寿、游览观光、康体健身、民风民俗文化传播、民间艺术展览和大型文艺表演为一体,主推“福寿”文化,每年举办一届,努力打造浮来山“福山寿地”旅游品牌。游福山寿地,感天地灵气。人到浮来福自来,常到浮来福常在。

莒县水利之歌唱到:修水库,建塘坝,砌沟渠,润良田,大仁治水,大德兴水,莒县水利局局长许孝华同志善于写“上善若水”这样几个字,这大概是对老子思想的推崇也是对自己职责的勉励?莒县《水赋》说: 一水渺渺,玄机可悟?老子有道德之思,上善若水;夫子慨光阴之叹,逝者如川。姜太公渭水垂纶,藏器机锋;范少伯江湖归隐,逍遥烟波。

曾几何时,莒县是一个严重缺水又善于洪水泛滥的多山丘陵区,境内山头 470 个,山丘面积 1430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75% 。全县 21 处乡镇, 1260 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 93 、 88 万人, 纯山区乡镇占 13 处,半丘陵平原区乡镇 8 处。境内有 10 千米以上河道 26 条,大中型水库 3 座,小型水库 228 座。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历史上就遗有用水积困。 1980 年,根据省水利厅、临沂地区水利指挥部的要求,为解决山区人畜用水,制订山区人畜用水规划,县局组织力量对全县山区缺水状况展开全面调查。工程技术人员按照省水利厅规定的 “单程吃水距离村外 1 千米以上或垂直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一般年景缺水在两个月以上”的缺水标准。重点调查缺水的大队数、自然村数、人口数、大牲口数、吃水距离、缺水时间、水文地质等方面内容。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属历史性缺水的村有 365 个、 18.87 万人。除城阳镇外,其他各乡镇均有分布。这些村庄每年缺水一般在 120--150 天,最严重的长达 180 多天,旱时需到 1 千米以外担水吃。其中往返 3 千米以上担水的有 78 个村、 4.5 万人。二十里乡新庄村,翻山越岭往返 5 千米到沂水县境内担水。一个劳力一年要耗费 1/3 的时间运水。在缺水时,群众视水如油,一水多用,先洗菜、刷锅,然后饮牲口。峤山乡山里村,因缺水而贫困,连续 3 年未娶进一个媳妇。有的村群众因饮用不卫生的水,而造成疾病,影响健康。每逢大旱,靠县、乡镇政府用车辆送水饮用。 1957 年,县人委就解决山丘区人畜缺水问题发出通知,要求山丘区各级政府把解决缺水工作抓紧抓好,领导干部到基层,发动群众,掀起兴修吃水用水工程高潮。县长、副县长带头下基层采用闸山沟、挖山泉、凿井等多种工程形式,解决山丘区吃水用水困难。是年, 13 个山丘区共闸山沟 122 条,挖山泉 1974 个,凿井 428 眼,为缓解山丘区吃水用水发挥了一定作用。

莒县水利之歌的结尾是:我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 , 开创莒州大地的明天。确实,莒县人发扬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沂蒙精神,用双手创造未来。

1964 年,山丘区采用闸山沟、挖山泉、凿井等工程措施,解决了 1.61 万人的吃水困难。

1965 年,国家投资 3.9 万元,专项用于解决山丘区人畜吃水,县局组织人员,到桑园、龙山、峤山等区重点缺水大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由技术人员确定工程项目和位置,组织有关村施工。年内共打井 18 眼,扩挖山泉 27 个,建水囤 5 个,并配套提水机泵,解决了 5 个大队、 4786 人的吃水困难。

1966 年,国家逐渐增加解决山丘区人畜吃水经费,加快了工程建设步伐 。

1967 年,全县共有严重和一般缺水大队 150 个、 13216 户、 59472 人,牲畜 19879 头。打新井 35 眼,修小水库 5 座、塘坝 4 座、水池 2 个,挖山泉 1 个,扩大山泉 1 个。县财政补贴水泥 9800 千克。解决了 50 个大队、 4191 户、 18860 人的吃水困难。临沂地区水利指挥部在莒县召开解决山丘区人畜用水现场会,对莒县解决山丘区人畜用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会议还对资金管理、工程兴建等提出了要求。

1968 年,水利局先后举办了 3 期水文地质培训班,培训找水人员,为山丘区找水定井训练技术骨干。

1972 年,大口井试打成功,为山丘区解决人畜用水开辟了新水源。从此,解决山丘区人畜吃水工程以大口井为主,有条件的村庄通过修塘坝、建小水库解决饮用水源。

1974 年,挖深井 5 座,大口井 86 个,解决人畜用水 1 万人。

1978 年底,全县解决 133 个山丘区大队, 7.41 万人用水问题,有的大队实现了水利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79 年底,全县共有 97 个村、 6.2 万人用水得到解决。

1980 年,为给制订山丘区人畜用水规划提供准确资料,县局组织力量对全县山丘区缺水状况开展全面调查。经过近 1 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县山丘区缺水村的状况,历史性缺水的共 365 个村、 18.87 万人,除城阳镇外,其他各乡镇均有分布。上述村中,历年已解决人畜用水的有 97 个村、 6.2 万人,尚有 268 个村、 12.67 万人的缺水问题没有解决。据此,县局制订了解决山丘区人畜用水规划。

是年,临沂地区补助莒县 11 万元,指定为 9 个大队解决人畜用水。年底建成大口井、扬水站、蓄水池等,解决了 9 个大队、 5904 人的人畜用水困难。

1981 年,县委书记刘兴武,在库山公社党委书记柴孝荣陪同下到龙泉峪村视察工作,发现村里严重缺水。大队支部书记张甲义含泪向县、社领导诉说缺水的苦衷。刘兴武动情地说:“对不起老虎窝(龙泉峪)的父老乡亲”。当即勘察现场,确定建储水池地点,安排建设资金。县、社两级投资 3 万元在该村小后菠萝场修建储水池 1 座,直径 10 米,高 2 米,溶水 175 立方米,铺设地下主管道 320 米,分水管道 600 米,彻底解决了该村用水困难。

全县水利建设完成国家投资 170.22 万元。其中,拨付人畜吃水困难大队专款 9 项、 11.2 万元,解决了 1 个公社驻地、 3 个村、 2890 人人畜用水困难。

1982 年,全县山丘区人畜吃水困难大队 233 个、 142185 人。通过挖深井 3 眼,打大口井 8 眼,建水池 7 个,解决了山丘区人畜吃水困难大队 71 个、 47850 人,占吃水困难大队的 31% 。

是年,县局组织人员对全县工矿企业生产造成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莒县造纸厂、化肥厂排污及刘家官庄矿山开采对沭河、柳青河水质造成严重污染,涉及刘家官庄、夏庄两镇 6 个大队、 4629 人吃水用水受到威胁。

1983 年,由于国家减少解决山丘区人畜用水的投资,集体经济又搞不起大型的工程项目,因此,山丘区的人畜吃水工程进展不大。在 268 个缺水村庄中有 1/3 的村属于贫困村。 9 月 10 日,县自筹资金 40 万元扶持库区 25 个大队、 3186 户、 13537 人解决人畜用水困难问题。

198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决定把解决山丘区人畜用水作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振兴经济的重点来抓,采取在政策上倾斜、在经济上优惠,县直单位包村、县乡领导干部包点,国家、集体、群众三方面投入的办法,帮助陵阳、峤山、大石头、柏崖等乡部分村解决用水困难问题。是年,国家投资 5 万元,群众集资 24 万多元,建设吃水工程 27 项,解决了 20 个村的用水困难。

1985 年,国家投资 8 万元,分别落实到寨里河乡冯家庄、小店乡卞官庄、招贤镇门官庄、里庄乡大山前等 8 个村。有关乡、村集资 12 万元,打大口井 4 眼,建扬水站 4 处,解决了上述 8 个村的用水困难。

是年全县修塘坝 11 座,打机井 504 眼,配套机井 289 眼,加固塘坝 120 座,打锅锥井 82 眼,建扬水站 63 处,解决了 11660 人的人畜吃水困难。

1986 年,投资 209.96 万元,完成人畜吃水工程 23 处,解决了 23 个村、 2665 户、 12380 人,其中包括普查后增加的人畜缺水村 15 个、 2180 户、 8947 人的人畜用水问题。

1982 年春旱,县政府组织 18 辆汽车、拖拉机,连续送水 5 天,临时接济 12 个村的人畜吃水。至是年,全县每年约有 200 万劳动工日用在运水上。严重缺水已成为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5 年以来,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县委、县政府本着“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指导思想,以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契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针对农村吃水难的问题,成立了以县局技术人员为主力的专家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了的农村长远供水发展规划。至 2008 年,相继在北部建成了适合平原地貌特点的仕阳集中供水工程,在南部建成了适合丘陵地貌特点的张家抱虎集中供水工程,在东部建成了适合山区地貌特点的龙山自压集中供水工程,在西北部建成了适合石灰岩地貌特点的以深井为水源的 碁 山镇尚庄集中供水工程。为了让集中供水工程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莒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单村工程始终坚持“选一处好水源,安一套好设备,搞一个好管理,出一个好效益”的原则,联村工程则确定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发展思路,从而解决了农村自来水厂运作方面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为水厂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规模化供水的标准、质量不但受到老百姓称赞,而且还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是年,省水利厅在莒县召开了全省集中供水现场会。

截至 2013 年底,全县累计 投资 2.2 亿元, 已建成 7 大集中联片供水工程:莒县经济开发区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洛河镇、寨里河镇、小店镇、东莞镇、果庄乡、桑园镇等集中供水整合联网工程,覆盖全县 21 乡镇(街道), 1092 个村,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达 76.68 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 86.61% 。其中,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受益人口 54.59 万人,工程水源保证率达 100% ,出厂水全部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进行“常规处理 + 消毒”的方式进行水质处理,供水水质化验合格后方可供水到户,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莒县水利局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力求把水利工程建成生态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环境美化工程,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赋予古人“天人合一”的治水理念以当代涵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峰岭、小仕阳、峤山三大水库、灌区的建成,减少了洪水的肆虐,造福于全县人民,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化。近年来,县局坚持高标准规划,严要求管理,不仅建成了一个个美观实用的水利工程,而且建成了一处处富含文化底蕴的景观亮点。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河道治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无不体现了工程建设是载体,文化建设是灵魂。“青龙湖”、“玉带湖”、“峤山湖”、“揽玉亭”、“沭水拖蓝”等水利景观,无不贯穿了水利文化的浓厚气息。水利之歌、水赋等文化产品的创作完成,无不展示了水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水利精神的坚韧超绝。

大爱管水,大廉用水,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反义词为腐败。至今,老词不老,我们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莒县水利局把“ 大廉用水”写进了歌词中,是有着深刻用意的。面对水利大投入、大发展的良好形势,必须坚持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保障干部安全、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十八章 任务是否完成,老百姓说了算

甲午年的冬季缺雨雪,进入乙未初,莒县大地土地干燥,空气中却弥漫着黄海的的湿润。那股低空袭来的湿气滋润着野草野花,山坡的迎阳处居然提早出现了草色要看近却无的景象。站在库山乡朱刘官庄水库的大堤上,虽然初春还寒,大家的心中却洋溢着热流——一个山区乡除了居住在偏远地带的 5 个小村外,其他村庄全都吃上了自来水!

库山乡党委书记孙传国指着脚下的水库说:“全乡吃的水,就是这个朱刘官庄水库的水!”我们极目水库,但见水波荡漾,清澈的发蓝,山风吹来,波纹涟漪。库山乡水利站站长孔剑平说:“这个水库的水满足了 42 项指标!”水库的东侧是净化、处理、检测系统,处理好的水通过巨大的水管流向四面八方,进入拐弯抹角的山村人家。莒县水利局局长许孝华介绍孔剑平:“莒县的老水利了,光当站长就 20 年了!”为让全乡人民吃上符合标准的自来水,孔剑平跑遍了库山乡的每一个村庄、水源,他向水的品德学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啊。

孙传国书记如数家珍,他说, 2014 年开工建设并已竣工的村庄有:源河村、东山旺村、张家河村、仕家沟村、响场村、宋家河村、宋家路西村、姜家洼村、孙家路西村、李家路西村、彩山村、龙泉峪村;秋天开工建设并已竣工的有:崖下村、车庄村、连五河村、齐家沟村、大福照村、赵家庄村。 2014 年共解决饮水困难户 2876 户, 8673 口人,大牲畜 4321 头,完成投资 467 万元, 2014 年度饮水安全工程顺利通过省政府的验收。

那 5 个还没有通水的村庄, 2015 年必须完成。孙传国说。

这是党委政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他们认为,饮用水安全了,农作物和土特产就旺盛、兴隆。事实确是如此,库山境内盛产中药材、黄烟、桑蚕、大姜、干鲜杂果等。这些土特产 无任何环境污染,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构成了中药材的最佳适生区。 孙传国说,库山乡党委政府立足山区实际和优势 ,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已培育起特色黄芩鲜明的中药材主导产业和黄烟、桑蚕两大支柱产业。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 35000 亩,主要种植品种有黄芩、丹参、黄芪、桔梗、杜仲、板兰根、金银花等,其中黄芩、丹参数量多、质量优——库山乡现已成为国家级中药材生产基地,山东省最大的优质中药材集散地。

我在 2015 年元宵节期间,在莒县县委、县政府采访了县委刘守亮书记和孟青县长。关于饮用水安全问题,刘书记、孟县长说,县里认真组织学习了李克强总理视察水利部的讲话精神, 水利工程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他们告诉我,李克强总理在水利部考察时,看到各省签订的一摞摞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书 ” ,总理说,责任书毕竟只是一张纸,关键是落到实处。饮水安全任务是否完成,不光要看水利部门数据,还要让第三方评估,切实防止数据造假。任务是否完成,老百姓说了算!

刘书记说,莒县 2014 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 2968 万元,新建管网延伸工程 8 处、分部工程 5 处,配套县级水质化验中心 1 处,涉及 13 个乡镇(街道), 86 个村庄, 6.02 万口人。这个数字在 2015 年度还要增长,全县每个村庄、每个家庭都要吃上符合标准的自来水!

早在前几年,莒县已建集中供水水厂全部配备了水质净化及消毒设施,并会同环保、卫生部门在供水水源地设立了专门保护区,制订了水质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水质检测费用列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积极打造高标准水质化验中心,投资 110 万元配套建设高标准水质化验中心一处,为下一步监测全县自来水水质,让农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提供保障。

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以往农村人口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经验,莒县制订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管理控制措施。在莒县水利局,许孝华告诉我,设计时,多方案比较、精心论证,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招投标时,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平台,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避免 “ 暗箱操作 ” 等违规违法现象发生。施工时,县水利部门负责施工指导,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所用管材及主要设备供应厂家由建管处监督指导施工单位进行采购。此外,积极加强工程质量问责,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管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 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采取县级报账提款制, 首先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及合同约定,提出拨款申请,然后经建管处审查后,向县财政局报帐,最后由县财政局对报帐凭证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拨付建设资金;工程 实行全过程监理计量与跟踪审计,定期审结以及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审计单位 “ 四方会签 ” 等制度,确保资金运作达到零争议。

莒县水利局认为,足额落实维修养护资金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关键。为此,水利局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出台了《莒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设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每年安排 60 万元专门用于设备更新改造、变频水泵更换等。此外,针对 2014 年春旱和夏伏旱给农村饮水带来的影响, 9 月 29 日,县政府召开第 64 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村群众吃水问题,并专门列支 270 万元用于 69 处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列支 110 万元用于已建农村饮水工程的维修改造。同时,县财政、水利部门联合制定了 《山东省莒县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维修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确保 维修养护 资金使用科学、合理、高效。

许孝华说,他清楚地记得李克强总理在视察水利部时说的一句话: “ 让百姓喝上干净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事关政府公信力,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 任务是否完成,老百姓说了算!许孝华说。

许孝华带我来到了莒县和沂南县交界处的大砚疃村,这是莒县西南部最偏远的山村了,村子在山的西部,东部是延绵起伏的珍珠山,村书记严顺德欣喜地说:“老辈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实现了——咱村喝上自来水了!”许孝华说:“这个村喝的自来水和县城人喝的自来水一个管道出来的。”架设管道,分流到每个家庭,水利局和刘官庄镇党委政府齐心合力,在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莒县人说,事关民生工程,谁也不敢怠慢。在大砚疃村,我见到的村民脸上洋溢着满足、信赖,言语中充满了对政府的感激之情。

  请点击继续阅读后续章节>>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中国名人名家 金城书画院 腾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网易 搜狐

版权所有: 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汇通商务楼42号楼201、202室 电话:13910726678
Email:wyd188@126.com 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京ICP备19048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