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荑执利刃 镌刻“春华堂”
——记春子先生制匾艺术
孙亚杰 /文 
刘纯华院长书写“春华堂”,春子制匾
壬辰四月又十八日,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热闹非凡。在这里隆重的举行春子先生镌刻的“春华堂”赠揭匾仪式。 匾额字体由刘纯华院长书写。“春华堂”三个大字汲取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兼收北魏笔意,雄健宽博骨力遒劲,化瘦硬为丰腴雄浑,整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享有“拓金成印第一女”声誉的春子先生,欣然接受这一艰巨的工作,她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是相信自己。
多年来,春子潜心研究拓片艺术,颇有建树。所谓拓片就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这是一种科学记录历史的方法。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是使用这种方法记录下来的。
春子善于思考而又善于创新,她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古法;既敢突破陈规,又不失法度,师古人,师造化,这是一个艺术家追求艺术生命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从她的《金拓三十六计》作品窥一斑而知全貌。
近年来,春子又将篆刻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
她十分清楚方寸之间浓缩万象艺术。篆刻艺术,只有在形成了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书艺术以后,才可以催生出有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刻艺术作品。
我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汉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因为汉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为此,春子先生心追古韵,刀耕诗意。她信奉“手与神运,艺从心得”的信条。
从春子的篆刻作品毛泽东诗词《浪淘沙 北戴河》来看,她取法多样,涉猎广泛,融古 印风格与一家,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古雅韵趣。
大平拓片艺术中心成立后,得到了金城书画院刘纯华院长的鼎力支持,今天春子镌刻的“春华堂”匾额,是在王大平的提议下为金城书画院做的一点微薄的工作。
木刻匾额过程是一项艰苦繁重而又细致的工作。木刻要求相当的严格,它不但要求有木刻的经验 ,更要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木刻的知识。首先要对木板材 进行第一道粗制打磨处理 , 这一项相当繁重的体力活,对于男人来讲也是相当的繁重,更何况对一个不惑之年的羸弱女子而言是可想而知的了。其次,对木材 表面不平 之处,用木刨子将板材 薄薄的刨 平,然后再用细 砂纸打磨 光滑。再之,将字体完整的印拓在木板上面,这道工序要求细致耐心,最后才开始进行刻制。
木刻有着以下的艺术特点 :
1、 尽可能利用 板材 对象的 特质 ,显出木 材的原汁原 味。
2、 对 字体的 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特有 凹凸 的艺术效果。
3、 发挥 木 刻版的特性,让 字体 产生强烈的 书法 艺术效果。
春子历时四十余天, 就是每天简单的吃一口方便面时,脑子里也在考虑如何运刀,可以充分的表现出字体的原汁原味。
我们从匾额字体看到:字体 轮廓粗犷,线条刚劲。 春子 刀法细腻精巧,流畅有力, 技巧更加老练精到 ,充分展示了作者的 非凡的 刻匾 艺术创造才能 ,艺术风格更为鲜明 。
巾帼不让须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