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金城书画院

 


*守正创新 尊敬传统——刘纯华被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艺术之家数据库-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艺典轩-北京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重要通知

各位同仁好:
  京津画派官网,京津画派研究中心网站因前几年疫情,网站有两年时间没有组织活动,网页更新迟缓。应广大会员要求,在有关会员的积极支持下,业已激活,即日起重新展开工作,希望同仁们积极投稿。
  稿件要求:
  会员亲自参加的文化艺术活动;会员创作的书画作品;会员受朋友之托也可以推荐作品;会员认为可以提升画院和个人的新闻;研究理论学术论文;会员参加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稿子文字自负,编辑有增删的权利。

北京京津画派研究中心

主席: 刘纯华

电话:13910726678
网址:www.shuhuajd.com
邮箱:lch6678@sina.com


  刘纯华先生于2009年3月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培训项目艺术品鉴定师岗位培训考核,获得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

招聘启示

 
根据工作需要,京津画派研究中心官网招聘副总编辑一名。
  要求:新闻或相关专业;从业三年以上;最好有市场策划、营销经历;在北京有住房;组织过大型活动优先。吃苦耐劳,为会员全心全意服务,有牺牲奉献精神。

 

     

精研古法是书法学习的必由之路

岳阳/文

  我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学书几十年,虽然没有真正拜师学艺,但也经历过几位名家的引领和指点。无论哪位名家在指点中都会告诉我说,学习书法,必先临帖;学好书法,必精研古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临习和精研的基础上确立。对于这样的教导,我牢记在心,谨遵以行,但并无深刻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书法学习的深入,体会才一步步加深。

  1、为什么要精研古法呢?中国的历史是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历史,历经几千年不断发展,经久不衰,星光璀璨。在这灿烂夺目的历史长河中,承载它的就是中国的文字及其书法。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的文字记录了历史进程,记录了创造和进步,也记录了艺术、思想和智慧。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展现了文字和书法独特的发展轨迹。文字和书法产生的确切时间和它的最初面貌现在还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界还在争论中。有专家说,文字是早于书法诞生的,也有人说,文字和书法是同时产生的。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从古文字考古中可以看到,古人在书写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于是书法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出现了。历经几千年,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发展到楷书、行书、草书,变化万千;技巧从结构、用笔、墨法、布局到审美几乎尽善尽美,逐渐形成了依循的法规和经典。宋人欧阳修曾形容说:“譬夫金玉有英华,非由磨饰染濯之所为,而是由其质性坚实,而后发为光辉者,日益新而不竭也”。

  因此,学习书法,临好碑帖,精研古法,既是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借鉴前人的法则规律,研习历代书法中所蕴含的汉字字体和书写方法,也是掌握千锤百炼总结形成的艺术精神与理论沿革的必由之路。这些艺术宝库,不仅仅是楷模和标尺,学习它精研它,我们才会有广博的积累,丰富的内涵,才可能有创新的基础和能力。

  2、如何精研古法呢?精研古法是个艰难的过程,必须下大的气力和长时间的探索。这些古法中,有的可以学而习之,习而掌握之;有的可以理而得之,得而运用之;有的则数研习而不解,需要下奇功收奇效。如《书谱》中的“五乖五合”之说,理解甚易,照做就可以了。颜真卿《叙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说到用笔“如锥画沙”,褚遂良神用笔有“如印印泥”,“如屋漏痕”则较难于理解和摹仿。欧阳询书法八诀中“如高峰之墜石,似长空之初月,若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 ...... ”更有点虚无缥缈,不易领会吃透。相传很多书法大家为把这些东西学到手,身体力行,备尝艰辛。颜真卿就到沙滩上,一遍又一遍的拿锥子画沙,舒同也曾多次到野外观察枯藤和蛇的游走。

  所以,研习过程中,我体会首先要如启功先生所说:下得了功夫,耐得住寂寞。其次要着眼于最经典的东西,最高层次最优秀的东西,最能深刻体现民族文化基因的东西。再次是技巧法度的纯粹性,规范性,路子不能走偏,不能率性而为。启功在谈到草书学习时曾说:“草书不规范,鬼神也难辨”,就是对这种做法的告诫。第四就是在学习中体会书法艺术的审美和精神价值,逐步提高自己书法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很多人都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我也同意这种说法。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书法家毕生追求的就是高质量的线条。高质量的线条从何而来,明代学者王阳明曾说:“学贵专,学贵正,学贵精”,这正是我们深入学习的镜子。

  3、没有精研古法就没有创新。任何搞书法的人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是有别于其他书法家的风格,体现在自己喜欢的文字类型上,体现在对书法技法的理解掌握上,也体现在多年的书法实践上。纵观古今书坛,但凡有成就的书家,都有其强烈的书法意趣和风格面貌,见字即可以辩其人。但是,写好字已不简单,写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更难。清人总结学习书法的三阶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就是说,学习要有法入至无法出,掌握古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致精一。

  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风格的形成与研习古法是互相促进,学做相长的过程,这方面前辈书家已经做出了榜样,古代书法家王铎,书声已名满天下,尚且一天临帖一天创作。启功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研习古帖,废寝忘食,现代很多书家也都是如此。

  我们经常说,合理创新的关键,就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研古法的创新,是不囿于古法的为我所用,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风格的形成是“人书俱老”,是精研古法,深入学习的自然结果。

  做为现代书法家,还有一项责任和使命,那就是:繁荣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民族精粹。

                                 2017.5.27.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中国名人名家 金城书画院 腾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网易 搜狐

版权所有: 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汇通商务楼42号楼201、202室 电话:13910726678
Email:wyd188@126.com 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京ICP备19048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