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在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精研古法中国书画规范性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书画 艺术 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各个时期 , 具有 强烈的民族 性特点 。 其特殊性不仅仅是反应在其门类与样式上的规范性,更加重要的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渗透着中国的哲学,伦理等 。
早在一千多年前,东晋顾恺之便提出了“迁想妙得”的 文思 ,确 立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绘境》的创作原则 ) 。五代荆浩“搜妙创真”, 北宋 郭熙《林泉 高 致》三远法的独立,理论 深邃 ,唐 司 空图 中强调 的审美观点,审美特性 ,理论博大精深 。
从晋唐宋和元明清,中国画发展的两大阵营,其特点 一 是倡导“绘”。另一个是重“写”。前者崇尚写美,后者着重写意。前者以造型为基础,后者以笔墨意趣为原则,形成各自艺术 特 性。
《精研古法——中国书画规范性论坛》这一命题,如果细细的研究,可能写上十篇八篇 文章 也未必能写 清楚 。中国艺术,中国书画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精彩纷呈。
从新时期的彩陶纹饰到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及晚清到民国时期的绘画艺术,我们如何继承传统继承精髓,如何发扬光大祖国传统文化,正 本 清源,去其糟粕 ?要 深入研究 古法 的来龙去脉,了解古人的思想,状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 只有多读书,多学习, 向先贤学习, 从书中了解。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不知如何说话,连他这样的大文豪,大诗人,大书法家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可见 读书是多么的重要。
对于精研古法 这个课题,我们 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我的发言 仅一孔之见,无以窥其全貌,暂且说 到 这里。
2016 年 1 月 4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