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书法喜结缘 继承传统展精神
——评介王厚堂先生的武术书法的艺术特色
●孙振远

王厚堂先生 |
翻开2008年8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4版人物专栏,整版通栏标题介绍了 “ 王厚堂 -- 武术书法的探索者 ” ,全面介绍了烟台出生成长,后成为美籍华人的王厚堂创办企业、习武练功,探索书法艺术之路的历程和他所取得的成功业绩。笔者更多地了解了王厚堂先生的背景资料和个人情况后,感到很是好奇。一个成功的商人是如何将两大传统文化 ―― 武术与书法结缘的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走进了烟台开发区一家中美合资的烟台龙达水处理有限公司,认识了该公司的总裁王厚堂先生。他是地地道道的烟台福山人,他先是办企经商,后到美国打拚创业。有了一定成绩后,又回到家乡合资办企业,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不说他办企业的事,我们只是好奇他怎么能把武术的运气、技法运用到书法的创作之中,并且还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作法。特别是他创作的榜书作品,如 “ 龙、虎、剑、鹤、福、寿、道 ” 等巨型大字,不仅气势宏大、遒劲有力,而且线条的运用也能挥洒自如,浓淡相宜、虚实变化相得益彰,尽显书法艺术的阳刚之美,为许多书法同道所赞赏,为许多书法爱好者所喜爱,为许多社会贤达名流所收藏 ……
我们亲眼观看了王厚堂先生运用武术气功之法贯注到笔端,然后挥豪运墨创作书法艺术的表演过程,只见他手执管直径5厘米,长一尺有余的铜管大笔(约有一斤多重),两腿分开呈骑马站桩式,凝神运气,气运丹田,然后气行于右臂,又传达到手腕,只见他手掌发红、手指皆被气顶得颤抖不已,而手中之笔也随之抖动,但这颤抖的笔落在雪白的纸上竞没有飞贱出零散的墨点,也没有浸漫开来,而是随着书者的意念心动而挥洒,如兔跃、蛇走、云龙腾舞,一笔一画,横竖、提按、如铁划钢杵,形就字成,薄薄的宣纸,竞没有被气功充笔的力道所刺破,而是显出了力透纸背应有的力度、厚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其实,谁都知道,写字是个力气活,没有相当的气力,精气神如果不能合一,是很难写出好字的。再有名的书法家一旦到了晚年,如果身体出现虚弱,手指开始抖动,到了力不从心之际,也就很难写出有力度、有神韵作品了,这是个规律,不服不行。尤其是写大字,连巨笔都运不起来,更难说运斤成风了。
王厚堂先生只所以能运用武术之功之技创作书法,是源于他对武术的精通和练就的成果来支持。他自幼习武,练过中国式摔跤,自由搏击,特别是他苦练铁砂掌,成为 “ 二林派 ” 创始人林世钦先生的再传弟子,成为 “ 第三代铁砂掌掌门人 ” ;另一方面,他自小就随祖父、父亲学习书法,有较为浓厚的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功底;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他探求了武术与书法的源流,从哲学上讲,这两大传统文化的源,都有道家的思想作基础,武术的内家拳法是道家思想的直接承载者和体现者,如阴阳相对,虚实变化、意念气力相随 …… 而书法艺术的成就体现就是通过线条的变化,由具体到抽象,由墨线的虚实、浓淡、干湿、轻重、刚柔、阴阳、黑白等等都无一不是与道家思想有源缘,有联系,有体现。那么武术与书法能融为一体的契合点在哪里?又是如何结合才能创出好的书法作品呢?我们听到了王厚堂的解释和经验、体会是: “ 我学的是二林派的竞击打法,将武术的身法、技法融注到笔法之中,将意、力、气发到手、腕、指,再传到笔毫之上,按书法的行笔规律来写出字体,形成字体的气势和韵律。我写大字基本上是一蘸墨一笔到底,一气呵成;练武术,也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将气运至所要发的地方,使之绵绵不断;书法上讲笔断意不断,透气不撒气,这些特点体现在武术上就是手未到而意先到,气力相合,随意而发。 ” ” 
术与书法,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所使用的方式,练习的方法,所用的工具等等都有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是完全两类的事物。然而,细细研究起来,两者也有相同点,从大而广之的范畴来讲,二者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从原理上、哲学的高度上看都有其相通的道理。诸如,武术、太极,形意拳也讲自然淡泊、恬淡虚无的道家文化的境界;而书法也讲宁静、飘逸、自然清新的书写风格;武术外家拳讲阳刚之美,内家拳讲究阴柔之美,而书法则二者兼备,讲阳刚则如金刚杵,铁划银勾,厚重如山的力度,有碑刻的金石之气;诸如隶书、楷书等;而阴柔之美,则体现出在书法之体的行书、草书之中,飘逸、空灵充分体现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武术拳法的最高境界是讲究练就内功的心法,特别是太极、形意拳,先有形似,而后练就内意,所谓外形内意浑融不二。这种形与意,外与内,实与虚,都是阴与阳之对立学说,这正和书画理论是相通一致的。古人讲: “ 武术施效于外者,功也,修养于内者,道也。 ” 练功须讲中正,不失中则形气满,神足,不偏不倚,不盈不亏,在外为圆,在内为中;书法上讲: “ 书之妙道,惟观神采 ” ,神采从何而来?就要从书家的内外兼修的结果而产生;武术上讲 “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书画上讲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形意拳大师薛颠曾在《论武术》时讲道: “ 盖夫武术一途,分内外两家,有武艺道艺之称。练武艺者,注意于姿势,而重劲力。习道艺者,注意养气而存神,以意动,以神发也 ” ,这和书画理念中的形似与神似,先工而后意的理论真是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介绍,王厚堂先生,现为国际武术书法协会会长;中国榜书协会主席;中国榜书研究会顾问;国际羲皇艺术家协会会长。他虽然担当了许多社会工作并享有各种名衔,但他还是潜心学习研究、探索武术与书法相结合的艺术道路,也可以说能将这两大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创出一种新的艺术奇葩,是他的梦想和追求。他在榜书的艺术道路上,苦苦追寻着;在运用武术的技法、气功而探索书法的艺术的新境界而不懈地努力着。我们预祝他在习武练功和在榜书艺术上,不断攀援新的艺术高峰,把更好的榜书作品奉献给世人,成为书苑艺坛上的一支新秀。(作者系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写于 2009 年 10 月 25 日 烟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