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举办纪念贺履之(良朴)诞辰150周年
学术研讨会
金城书画院名誉院长李俊琏将军;金城书画院顾问李彰将军、马东波先生、臧焕年先生、贺伟国先生(贺履之嫡孙);中国美协理事、金城书画院名誉院长王阔海先生;金城书画院院长刘纯华先生等进行了发言

贺履之嫡孙贺伟国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
本站讯(记者韩家水 摄影王一丁) 2011年11月3日,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举办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贺良朴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书画文化界、评论界人士出席了研讨会。贺履之先生的嫡孙贺伟国先生和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院长、美术评论家刘纯华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
参加研讨会的艺术家有:李俊琏、李彰、 李宝林、王阔海、苗培红、马东波、臧焕年、贺伟国、王沛雄、李国宝、张群立、张新成、张德辉、耿西温、来永传、张永宽、刘纯华、邢西涛、翟军德、韩家水、管恩敏、王一丁等。
贺良朴(1861—1937),字履之,号篑庐,别号南荃居士,蒲圻赵李桥人(今属赤壁人),前清拔贡。贺良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早在1918年3月22日,由蔡元培校长为提倡美育发起的画法研究会正式成立,贺履之作为教育家担任了导师。这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开端。1920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时,贺履之是发起人之一,成立后贺履之被聘为画会评议,同为评议的画家还陈师曾、萧谦中、齐白石、萧俊贤、、陈半丁、姚华、汤定之、徐宗浩、陶宝如、陈汉第、杨葆益等。贺良朴培植了许多著名画家,其弟子在中国美术史上都占有很大的分量,如胡佩衡、李苦禅、王雪涛、浦熙修等。画坛名宿与贺先生相往还者有林琴南、齐白石、陈半丁、徐悲鸿、俞越园。
李俊琏将军在研讨会上发言 |
贺良朴很早就参加了国际文化交流,画名一度蜚声中外。当时任驻意大利公使曾将贺履之的画数十幅参与罗马赛会,获该国政府赠予的三等勋章。他的作品参加日本东京、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展览,均获好评。日本编撰的《支那画家辞典》对此有记载。
贺良朴还是一位爱国画家,他对时局始终非常关心,他纂著的《五洲三十年战史》,1903年由上海作新社印行。他强调编译该书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唤醒民众救国的意识。他认为近三十年来,“世变日深,中国之危,不可终日”。20世纪初,中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掠夺的焦点,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贺良朴对俄国对华侵略尤其关注,因为“俄罗斯尤为切肤之痛”,所以此书“始于俄人之侵回部,而终于俄人之据‘满洲’”。
1923年,他愤于军阀争战、民不聊生而绘《江山秋霁图》,在画上题写“处此雾障风腥之世界,写我山明水净之秋光”,希望出现一个清平世界。光绪二十八年和三十年,创作《海侨春》和《海侨春传奇》曲本,揭露和斥责美国资本家贩卖华工的罪恶。此曲本被阿英辑入《晚清文学丛钞》。他的诗文为世人推崇,著有《篑庐全集》,计百余万字,包括《南荃诗钞》10卷、《南荃正学》2卷、《五洲三十年战史》。“九·一八”事变后,作《登黄鹤楼、(调寄满江红),抒发爱国热情,鞭鞑日军的罪行。1937年芦沟桥事变,他因愤懑致疾,不久双目失明,同年11月溘然长逝。遗著有诗集十卷、文集一卷、词抄一卷、述说二卷,汇编成《篑庐全集》,以战乱未能出版。
在研讨会发言的还有李俊琏、王阔海、李彰、马东波、臧焕年等。

李彰将军主持纪念贺履之诞辰150周年研讨会 王阔海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臧焕年先生在研讨会发言 马东波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刘纯华院长在纪念贺履之诞辰150周年研讨会发言

在研讨会上,李俊琏将军与贺伟国(贺履之的孙子)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