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金城书画院

 


*守正创新 尊敬传统——刘纯华被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艺术之家数据库-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艺典轩-北京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重要通知

各位同仁好:
  京津画派官网,京津画派研究中心网站因前几年疫情,网站有两年时间没有组织活动,网页更新迟缓。应广大会员要求,在有关会员的积极支持下,业已激活,即日起重新展开工作,希望同仁们积极投稿。
  稿件要求:
  会员亲自参加的文化艺术活动;会员创作的书画作品;会员受朋友之托也可以推荐作品;会员认为可以提升画院和个人的新闻;研究理论学术论文;会员参加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稿子文字自负,编辑有增删的权利。

北京京津画派研究中心

主席: 刘纯华

电话:13910726678
网址:www.shuhuajd.com
邮箱:lch6678@sina.com


  刘纯华先生于2009年3月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培训项目艺术品鉴定师岗位培训考核,获得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

招聘启示

 
根据工作需要,京津画派研究中心官网招聘副总编辑一名。
  要求:新闻或相关专业;从业三年以上;最好有市场策划、营销经历;在北京有住房;组织过大型活动优先。吃苦耐劳,为会员全心全意服务,有牺牲奉献精神。

                                                                                      

 

陈长智在金城书画院纪念陈少梅诞辰103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的父亲陈少梅

 


陈少梅之子陈长智先生和儿媳林庆萍女士

  刘纯华院长要我在今天 纪念陈少梅诞辰103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美术理论,我是外行,只能勉为其难,说说我的所知和浅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父亲的名、字、号

  我父亲名“云彰”: “云”是排行:父亲 祖籍湖南衡山, 根据族谱,父亲为“云”字辈。“彰”字则与他的出生地有关。我的祖父陈嘉言(1851-1934)清末任福建漳州知府,父亲1909年 4月9日出 生于漳州,由于我的父姑辈的名字都是“鸟”字旁,因此父亲早期的名字是“云”,即将“漳”字的三点水改作了鸟字旁。我们现在看到的父亲的早期作品,从 17 岁画的《罗汉渡海图》, 直到1933年画的《吟秋高士图》署名都是“陈云” 。  1929年,父亲20岁时, 中国近代工笔花鸟画第一巨匠,时年41岁的 于非 闇先生亲自为父亲制印二方,一方朱文“少梅”,一方白文 “云” 。 而到1934年父亲25岁所作《狮子岩图》,署名则已为“云彰”,此后的作品署名就都是 “云彰”了。

  我之所以不厌其详地谈父亲的名字,是因为它对判断父亲作品的年代与真伪相当重要。举例来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陈少梅的图书,应该是很权威的。但它2005年出版的《陈少梅绘画全集(上卷)》首页《舟中听泉图》标注为“作于1925年”,但我们看署名是“云彰”,就可以断定标注错了,根据题款可知,该画作于1937年。《陈少梅绘画全集(下卷)》34页《古佛图》标注“作于30年代末”,138页《林中小憩》标注“作于1937年 ” ,但我们看署名为“云”即可以断定这两件作品标注错了,都应该是父亲的早期作品。

  我父亲字“少梅”: 父亲出生时,我祖父为他取字“季升”。  后来祖父见他天资聪颖, 勤奋好学,十分喜爱;祖父字“梅生”,就又为父亲取字“少梅”,以励其承继己志。后来父亲果然成名,并以字“少梅”闻于天下。以至于不少人只知“陈少梅”,不知“陈云彰”。

  我父亲号“升湖”: 1926 年父亲的老师金北楼先生辞世,金开藩继承父志,成立“湖社画会”,会员均取带湖字之号。父亲取号“升湖”,为画会评议。 随着湖社活动的开展,一些会员名气日盛, 30 年代有十位湖社会员的作品在北京琉璃厂最受欢迎,时称“琉璃厂十大湖”,他们是:   张琮(湛湖)、刘子久(饮湖)、惠孝同(柘湖)、陈咸栋(东湖)、李瑞龄(枕湖)、陈缘督(梅湖)、李上达(五湖)、张晋福(南湖)、赵梦朱(明湖)、李树智(晴湖),以及我父亲陈少梅(升湖)。

  父亲早期还有一个别号“锄茶小圃” ,这是因为我祖父别号“锄茶老圃”; 由于在兄弟中排行第五父亲又有“陈五”、“衡山陈五”等称谓。

    

  父亲的家世

  父亲 出生于湖南衡山书香世家,代有才人彪炳史册。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和革命史上也是名家辈出,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光绪壬午乡试,我祖父 陈嘉言高 中解元,他的胞兄毓光(1844-1913)与他同榜中举,轰动乡里。其后,我祖父与胞兄毓光、堂弟陈鼎三人先后中进士,堂弟陈范、陈韬二人中举人,“五凤齐飞”, 朝野传为佳话。

  其实, 金榜题名, “ 五凤齐飞”,除了光宗耀祖外,并没有太大意义。然而,如果我们留心一下 “ 五凤”的飞行轨迹,就会看到,在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灾难深重,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里,他们虽然当了官,却并没有安享荣华,他们以及他们的血亲、他们的子孙,许多人都站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的最前头,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在时代烈火中获得新生的火凤凰!

  五凤中,我父亲的堂叔陈鼎、陈范、陈韬是亲兄弟,人称“陈氏三骏”。长兄陈鼎 (1854-1904) 官至军机处行走,百日维新时 因提出穿西装、合宗教、学英语、通婚姻等四条激进变法主张 而获罪;在 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的 血雨腥风中 ,惨遭陪绑。二弟陈范 (1860-1913) 后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的民主革命报纸《苏报》之馆主,《苏报》所刊反清革命文章影响巨大,但他自己却因《苏报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柳亚子先生曾慨叹说:“他对得起民国,民国对不起他。”陈范之女陈撷芬( 1883-1923 ),是著名女革命家, 笔名楚南女子,她 创办了中国首家女报《女学报》;留日期间与鉴湖女侠秋瑾改组共爱会,任会长。“ 陈氏三骏”之一 陈韬 , 有六个女儿,各个出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女陈衡哲( 1890-1976 ),她是中国最早取得留美硕士学位的女性,北大最早的女教授,中国第一位白话文女作家;她的小说《一日》比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还要早一年。曾 4 次出席太平洋国际学术会议;有“现代中国第一才女”的美誉。

  更值得一提的是爷爷的长女,夏明翰烈士的母亲,我大姑陈云凤( 1869-1946 )。少年时她在我爷爷的支持下女扮男装到私塾读书。她思想开朗,学识渊博,诗文俱佳,讲历史掌故如数家珍。她“是迄今已知的衡阳县直接参加辛亥革命的唯一女性”(汤伯禄《参加辛亥革命的衡阳县人》)。 1922 年她被推举为县议员,成为衡阳第一位参政的妇女。她教育有方,注重培养子女的爱国思想,支持他们的革命斗争。她的四个子女: 夏明翰、 夏明衡(女)、夏明震、夏明霹和一个外孙:邬依庄,先后为革命壮烈牺牲; 夏明翰 临刑写下气壮山河的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鼓舞了无数革命者。她晚号“衡岳老人”,遗有诗集《衡岳吟咏》、《严余吟》和自辑文集一卷。

  从上面说到的我的祖父、父姑辈中,似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文化史、革命史的影子。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为共产主义献身。他们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他们的业绩可以与衡岳比寿,与日月争辉。 深厚的文化沃土,必然会造就卓尔不群的超凡之材。 我的父亲陈少梅正是成长于这样一个文化望族,根植于世世代代积淀的深厚的文化沃土中,他的出现绝非偶然; 其画品高标古雅,倜儻不群,内涵深刻,正是得益于他深厚博雅的家学风范和敢为潮流之先的家族传统。 他用画笔,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他们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衡山陈氏家族有一个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生于或嫁入陈家的女子,往往颇有才学,出现过多位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几位“陈门女将”,我还要隆重介绍一位对陈家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女性 —— 我父亲的奶奶 张梦龙(1824-1870)。她字静斋,是晚清著名学者福建台湾府同知张学尹之女。她幼承庭训, 博通经史,工为诗文, 著有《柏心堂诗集》;《湖南近代文学》一书称:“其诗矫健如秋霜,无闺阁习气” 。我的曾祖父陈源早逝,遗下三个幼子;她竭蹶支撑,含辛茹苦,抚养培育。后来我祖父与胞兄毓光 高 中进士,成为令人羡慕的兄弟进士;我的 二爷爷陈毓昌 ( 1849-1894 ) 也 以军功保举 同知钦加知府衔。我的曾祖母“教三子,名俱扬”,在湖南传为佳话, 被诰封恭人,旌表节孝建坊。 她的事迹 《湖南通志》、《湘阴县图书志》都有记载,对陈氏后代影响深远 。

  对父亲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祖父陈嘉言。他满腹经纶,诗文书法名重于时,曾任监察御史、福建漳州知府; 1914 年 受聘 国史馆编纂,时袁世凯阴谋称帝,遣人以二万金请他写文“劝进”,被他严词拒绝,不久被推举为国会议员。他 曾与孙中山、黄兴一起,讴歌同盟会首义烈士刘道一,并为刘烈妇曹庄立传,还把自己的孙女陈佩珉(1917-2007,我称喜姐)嫁给了刘道一烈士的过继子刘孝光。他 曾支持毛泽东和外孙夏明翰的早期革命活动。 1920 年毛泽东发动著名的“驱张运动”,我祖父凭借其崇高声望,领衔数十名社会名流,从北京向全国发出声援驱张通电,为运动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先后有夏明翰等五个外孙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听我叔伯哥哥陈汤智( 1916-2011 )说,夏明翰和外公特别亲,经常来我家玩,并自取名“陈日习”(我祖父身兼国共两党刘、夏两位最著名烈士的亲属于一身,这在中国可谓绝无仅有!) 1926 年祖父出任北京湖广会馆董事长。 晚年主持衡阳船山书院,著有《锄茶老圃诗文》。

  父亲自幼聪颖,深受我祖父喜爱,常把他带在身边,叨陪鲤对,督导他 攻习诗文。我父亲没进过学堂,但有我祖父这样的鸿儒手把手言传身教,为父亲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基。小时候我见到过父亲小时候的课对本,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副联儿,爷爷出的上联是“无心云出岫”,父亲对的下联是“有意月窥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和上联意境融为一体,还用了拟人手法,很有趣味性。

  再拿书法来说,我爷爷书学二王,字体舒展端丽,俊逸潇洒,是著名书法家和书画鉴定家,明代墨宝名迹《华庭墨迹》卷尾即有他鉴定后的题跋。鉴湖女侠秋瑾在《上陈先生梅生索书室联诗》中赞扬他“如雷久耳右军名”把他和王羲之相比,可见他书名之盛。我小时候写大字时,用过祖父为父亲小时候练字亲笔写的楷书字帖,字体既遒劲又漂亮。父亲在爷爷的指导下打下深厚的帖学根基。后来他在书法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启功先生说我父亲的书法“并不在他的画法之下”,这和我爷爷给他打下的牢固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直接的指导和影响,我祖父的声望和社会影响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对父亲的成功,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民国初年,我父亲随我爷爷 从洞庭衡岳来到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故都人文荟萃, 画家云集,

  传世书画名迹“半在京华”。祖父在京先后担任国会议员、京师参议院议长、湖广会馆董事长等,他不仅德高望重,而且由于 在京城做过近十年监察御史, 与富于收藏的前清王公、贵戚、旧臣、遗老多有旧交,这就使我父亲得以向名宿耆老学习、请教,与他们一起吟诗作画,甚至有机会从收藏者手里借来古画名迹,窗前灯下,揣摩临写,而后准时原璧奉还。

  当时我 爷爷的堂弟五凤之一陈韬 和弟媳 庄耀孚一家也 在北京 ,是我家最重要的亲戚,两家过从亲密,风雨同舟数十年。陈韬( 1869-1937 ),字季略,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庄曜孚( 1870-1938 ), 字 茝 史, 号六梅室主人,著名女画家,师承恽南田,名噪一时。 庄曜孚的 姨表弟汤定之( 1878—1948 ) 是民国重要画家,当时也在北京。父亲走上绘画之路,与这些关系亲密的书画名家亲戚的启蒙、指导应该是很有关系的。 1925 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 庒曜孚的哥哥庄蕴宽( 1866-1932 ) 被尊为主席 ;庒曜孚的大姐庄还之子吴瀛( 1891—1959 ,吴祖光的父亲) 任常务委员兼《故宫周刊》主编; 汤定之也受命鉴定故宫书画 。 这些在故宫任要职的亲戚,对我父亲认识和接触传统绘画也应该有所助益 。

  在我祖父和众多前辈的指导呵护下,父亲如鱼得水,才情风发,思绪隽永,笔墨功力突飞猛进。我祖父的两句诗:“洛社敢同诸老会,竹林差拟七人贤。”大概可以形容我父亲当时少年得志的心境,这也是他的作品常有前清进士、翰林题诗、题字的原因。

  金北楼(金城)对父亲的影响

  我父亲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找到了一个好老师金北楼。

  金北楼 (1878-1926) 名金城,字巩伯,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是清末民初画坛巨星, 被誉为京城画坛“广大教主”,在中国近现代画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他曾留学英国,遍游欧美,民初任职内务部,力主效仿西方博物馆制度设立古物陈列所,成为 中国第一家国家博物馆“北京古物陈列所”所长。 1920年他联合周肇祥、贺履之、陈师曾等画界名流创办了“中国画学研究会”,被推为会长。

  我父亲1923年14岁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并拜师金北楼,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有人曾问我,你父亲为什么那么小就能加入国字号的画学研究会并被金城収为弟子?我没有史料可以提供,但可以提供两条线索。一是“中国画学研究会”是徐世昌总统支持成立的,而当年我父亲的二哥(我的二伯父)陈云是总统府秘书;虽然 1922 年徐世昌下野,但他与 “ 中国画学研究会 ” 的关系始终密切。二是我家亲戚汤定之为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与金城私谊甚密。这些与父亲入会是否相干则不得而知。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父亲虽然年龄小,但画得好,正如启功先生所说 “ 画诣在同门中卓荦无少逊色 ” 。金北楼慧眼识才,认为我父亲前途无量; 30 年前我曾经拜访过金北楼的孙子金鲁瞻先生,金鲁瞻亲口证实,当年他爷爷曾经预言陈少梅将来会超过他。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美术革命的冲击下,金城先师高举 “精研古法,博采新知”;“提倡风雅,保存国粹。”的大旗,倡导以学习宋元及南北宗各家画法来改造中国画,力矫晚清末流文人画的流弊,反对全盘西化的激进主张,引领了中国画复古革新的潮流。我父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师金北楼,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而融入到了这一洪流之中,并 成为金北楼先师复古革新绘画主张最忠实、最勤奋、最出色的实践者。

  金城先师的教学 强调临摹入手和古法写生,他要求学生以非常认真严谨的态度临摹古画。而古物陈列所和 1925 年开放的的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古代书画展览就是他组织教学的重要场所。我父亲就是得力于这种机遇而进步神速。小时候我就听说,当年父亲凭靠惊人的记忆力背临古画,功夫了得 ,一人一物,一树一石,都落不下;而且运笔用墨,气象神韵,临谁像谁 。 后来父亲摹古出了名,被誉为当代唐伯虎,并最终融会贯通,成一代大家,应该说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之外,和他少年时代 在金北楼先师的指导下,潜心摹写 古画是密不可分的。

  自董其昌倡山水画“南北宗”说之后三百余年,画坛 崇南贬北形成风气,对中国画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局限。金北楼先师既 重视北宗院体画的真本事,也喜欢南宗文人画的韵味,主张以北宗院体画为突破口,实现北骨南韵,从而弘扬传统,摆脱晚清末流文人画的空疏恣意,恢复民族绘画的活力。

  我父亲对南北宗之说和所论及的画家了然于胸,洞若观火;但他不随波逐流,从俗浮沉。在金北楼绘画主张的指引下,他 心怀虔敬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无论南宗、北宗,只要是巨擘大匠之作,都潜修默练,探本溯源,陶铸百家,而后自成一格。正如 当代杰出的美术史论家薛永年教授在《浅论 20 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陈少梅及其流派》一文中所说“ 陈少梅的作品深得北宗精整爽健,又吸收南宗的文雅精微,创造了一种精雅之美,严谨、精密、娴熟、潇洒、有情调、有韵味,比一般的院体画含蓄精微,比一般的文人画功力深厚,但坚持了中国画的语言方式和审美韵味,形成了南风北骨的风采。”这一观点,范曾先生和中国画史研究专家何延喆教授等,都做过深入的探讨和精采的论述。

  1935年刘海粟先生在《国画概论》里说:唐伯虎 “ 意欲通南北而一之,不可谓非一代巨擘。 ” 也就是说,唐伯虎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想要把南北宗画法融合在一起。而300年后的陈少梅, 博采众长, 与时俱进,借古开今, 再辟蹊径, 不仅重现了沉寂三百多年的北宗辉煌;而且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形成 “ 北骨南风 ” 的独特面貌,从而超越古人,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 真正做到了“通南北而一之” 。因此,我父亲陈少梅不愧为20世纪最杰出的国画家之一,他的绘画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文化财富。

  金北楼先师由于去世过早,本身的艺术没有充分达到他的追求,但是他以北宗院体为突破口实现北骨南韵的宏愿,通过我父亲终于得以实现,这是金北楼、陈少梅两代人接力奋斗的硕果,是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作出的杰出贡献。

  启功先生是怎样给陈少梅定位的

  父亲 自幼颖悟,少年得志,弱冠闻名,而立之年已经有“当代唐伯虎”的美誉,壮岁大成; 虽英年早逝,享年仅 45 岁,却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 。对于他的艺术成就和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定位,许多艺术大家和美术评论家都有精辟的见解和评论。作为外行,我不想班门弄斧,仅就启功老的一段话谈谈我的浅见。

  众所周知,宋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辉煌的巅峰,出现过许多光耀千秋的大师巨匠;而启功先生曾十分明确地指出: “ 近代画家得宋贤山水人物遗法者,推衡山陈少梅先生(云彰)为第一。 ” (见《孙天牧先生画集序》)这一言简意赅的评价,高度概括了我父亲陈少梅在继承国画传统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中应有的定位,我认为它是准确的、公允的、具有权威性的。

  启功先生是公认的中国画史研究专家、中国书画鉴定顶级专家。他对中国绘画史有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我的母亲冯忠莲在辅仁大学美术系就读时,就听他讲授中国美术史。他的评价不是根据长官意志去树哪一位画家,不是根据头衔和职务的高低去判断书画的优劣,也不是根据拍卖会的价格去为画家排座次;因为这些时髦的做法,或是源于政治上的盲从,或是源于对书画的无知,或是源于对权力和金钱的膜拜,它可能风行于一时,却难以经受历史的考验。启功先生则独具慧眼,拿我父亲的画与古代画坛大师巨匠进行科学的比较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公正客观的结论。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陈先生所作山水,远沿郭熙、李唐,近学唐寅、仇英,而挺拔开拓又非明贤所能及。”(启功《孙天牧先生画集序》)

  “先生画……学宋派山水,较豪放的似戴进、吴伟一路,但边幅修洁,删略他们那种粗犷的习气。细笔的似周臣、唐寅两家,又能在潇洒中不失精密严格的法度。”(启功《陈少梅画集序》)

  “运毫何殊运斤,著墨即是明人,梅老已成千古,钟公铁面长春。此故人陈少梅生遗作,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所著者音徽往矣,百身何赎!一九八一年秋日,启功敬题。”(启功题陈少梅遗作《钟进士醉酒图》)

  “ 少梅真迹。丙子冬日,启功鉴定。至精极妙之品。

  万壑松风尺素收,故人遗迹忽经眸。

  无边灵秀谁堪比?云白山青似十洲。

  少梅先生此幅展观之际以为仇实父真迹,继知出于少梅。叹曰:百身何赎!启功八十又四。”  (启功题陈少梅《山居松风图》)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启功先生是拿陈少梅去和宋贤、明贤进行科学的比较和鞭辟入里分析,而后得出结论:陈少梅的绘画艺术不仅可以与古贤相媲美,而且有所修正,有所发展,甚至超越了他们;“ 无边灵秀谁堪比?”在承上方面,近现代画坛上还没有人达到他这样的高度。看了这些精辟的论述,我们更加相信启功先生的这一观点 是科学的、可以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

  其实,父亲在继承传统方面取得的成绩在美术界早有定评。上世纪40年代父亲就有 “唐寅以后第一人”的口碑,这与启功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 许多专家、学者及美术爱好者都与启功先生持相近的看法。

  1935 年国画大师 张大千先生的高足巢章甫就曾撰文说   “画家陈少梅先生,英年力学,名震平津。……人物、仕女,并皆绝佳,山水更兼南北二家。并世作者,殊不多睹也。值此艺术消沉之际,正复异彩当空,光芒万丈……。”那时,父亲才 26 岁。

  由于去世过早和众所周知的原因,父亲在海内一度沉寂。然而,丹青铸史,艺显千秋,半个世纪之后,长期少有人宣传的陈少梅,再度强劲崛起。人们越来越多地提起他,并推崇有加;

  书画鉴赏大家许麟庐先生多次说过:陈少梅先生“ 无论人物或山水都超过了唐伯虎。 ”

  父亲的高足孙天牧先生说:“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少梅师之于北派山水画,誉之兴三百年之绝,亦不为过。”

  当代国画巨匠范曾先生说:“陈少梅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在承上方面是集大成者。” “ 在近现代画坛上继承中国画南北二宗并发扬光大者仅二人:南方为黄老宾虹先生,北方则推少梅独步。 ”  

  美术史评家林木教授在《继踵明贤三百年》一文中说:陈少梅 “几乎与院体北宗绘画各宗各派,各种题材、各种风格无所不用,也无所不能。……陈少梅的这个本事,或许在明代仇英后,为第一之人。”

  这些评论都可以与启功先生的论断相印证,说明启功先生的看法绝非一己之见,而是许多大方之家的共识。

  作为画家,最终是要拿画来说话的。下面我就举父亲的一些画作来证明启功先生论断的正确性。

  北宋元丰年间,苏东坡、苏辙、黄庭坚、秦少游、晁无咎、李公麟、米芾等16位文坛巨星齐集大画家驸马都尉王 诜 府邸西园聚会,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坛千载难逢之不朽盛事。其后,大画家李公麟亲绘《西园雅集图》,大书画家米芾亲书《西园雅集图记》,以记其盛。后人景仰之余,纷纷以此题材作画,其中不乏马远、刘松年、唐寅、仇英、陈老莲等大家。家父陈少梅1945年亦绘有《西园雅集图》,该画独辟蹊径,在同题材的作品中,无论布局立意、人物形象、山水背景,还是笔墨功力、设色典雅以及全幅所表现的完美和谐 的诗情雅趣, 都全面超过前人,可谓冠盖古今。

  仕女画极易画媚、画俗;而我父亲的仕女画,展卷一看,清雅超凡之气迎面而来,表现出一种极致的美。完成于1946年的《金陵十二钗》是父亲仕女画的代表作。父亲匠心独具地塑造了符合《红楼梦》原作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的十二钗的生动形象。 在悲剧氛围的统摄下, 12 幅画每幅都渲染出不同的意境和情趣; 一改晚清以来这一题材画难以摆脱美人画窠臼的局面,把《红楼梦》仕女画推向了全新的艺术高度。

  类似的还有《二十四孝图》,许多名家都画过,我父亲画得最好的。2003年,辗转流传港台的父亲1950年本《二十四孝图》回归故里, 《中华文化画报》率先报道,称它“堪称国之重宝”。  2009年被“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推荐读物《中华孝道故事》收录,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 宝贵精神食粮 。

  1953 年, 父亲创作的《小姑山》、《江南春》在第一届全国中国画画展上倍受赞誉。据父亲的弟子孙天牧回忆,当时波兰华沙国立美术学院院长在《小姑山》前伫立良久,称赞它是画展中的“第一好画”。

  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苏加诺是著名的美术鉴赏家。一天,他在北京饭店大厅里看到了父亲的金碧山水《溪山行旅图》,他观看良久,赞不绝口,完全被这幅画所征服,要求把画买下。周总理知道后,把这幅画作为国礼送给了他。

  父亲还有一些粗放风格的作品,笔墨奔放,运斤成风,沉着爽利,充满激情,最能体现父亲的笔墨功夫。例如《钟进士醉酒图》、《东方朔偷桃图》、《观瀑图》等都是古今罕见的传神妙品。

  父亲的扇面画 在现代画坛中享有盛誉。他善于利用扇面这一特殊形式,精心布局,咫尺空间也能表现恢弘、复杂的场面。 《西园雅集图》《桃花源图》等扇面,都是近代画坛罕见的珍品。

  父亲拟仿过许多古画名迹 ,正如他 的高足孙天牧先生曾说:少梅师 “ 仿古代任何一家,都要超过原作。 ” 如《仿郭河阳山水》、《仿宋人雪霁图》、拟元人笔的《山川寂寥图》等,都是明证。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它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父亲在继承中国绘画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是无与伦比的;启功先生的论点是完全正确性。

  孙天牧先生还说过一段令很多人都颇有同感的话: “ 少梅师才称的上是中国画坛上的大师、巨匠。他的画属文人、雅士极度理想化的那种。他不但讲究美,是讲究极致的美,是人的思想能够想象到的那种极致的美。因此他的作品超凡脱俗、不同凡响。常有人形容音乐的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才能得几回。我说,少梅师的画就如天籁之音般的纯正,直抵心灵深处,沁人心脾。看他的画需沐浴更衣、需心怀虔诚、需诚惶诚恐、需拜观礼赞。 ”  

  父亲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他深感新时代需要技法更新,他走出书斋,深入生活,去郊区写生,尝试用传统笔墨反映现实生活,成功地创作了一大批自标新格的作品,如《浴牛图》《丛林远岭》《颐和园玉琴峡》《樱桃沟》《江南春》《小姑山》等。这些推陈出新的力作, 富于生活风情, 洋溢着时代气息,反映了他对于用传统技法反映现实生活的参悟,对于优秀的民族绘画遗产如何继承和发展的思考,以及他由师古人而再师造化的成功 屦 迹。“亦显其画风丕变以及不同凡响的升华。”(李行百《声情并茂    流韵遗芳 — 陈少梅的艺事》) ,“在写实主义的话语权下,显示了传统自足发展的生命力。”(薛永年语) 使人们看到了用中国传统笔墨表现现实生活的广阔前景。

  去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   了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 纪念国画领域传统流派的杰出画家,探讨被尘封的历史经验,弘扬中华民族的绘画传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和研讨我父亲陈少梅成功之路的意义所在吧。我相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提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陈少梅,有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沿着他所开辟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画,一定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陈长智   

                     2012年4月9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中国名人名家 金城书画院 腾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网易 搜狐

版权所有: 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汇通商务楼42号楼201、202室 电话:13910726678
Email:wyd188@126.com 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京ICP备19048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