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金城书画院

 


*守正创新 尊敬传统——刘纯华被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艺术之家数据库-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艺典轩-北京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重要通知

各位同仁好:
  京津画派官网,京津画派研究中心网站因前几年疫情,网站有两年时间没有组织活动,网页更新迟缓。应广大会员要求,在有关会员的积极支持下,业已激活,即日起重新展开工作,希望同仁们积极投稿。
  稿件要求:
  会员亲自参加的文化艺术活动;会员创作的书画作品;会员受朋友之托也可以推荐作品;会员认为可以提升画院和个人的新闻;研究理论学术论文;会员参加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稿子文字自负,编辑有增删的权利。

北京京津画派研究中心

主席: 刘纯华

电话:13910726678
网址:www.shuhuajd.com
邮箱:lch6678@sina.com


  刘纯华先生于2009年3月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培训项目艺术品鉴定师岗位培训考核,获得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

招聘启示

 
根据工作需要,京津画派研究中心官网招聘副总编辑一名。
  要求:新闻或相关专业;从业三年以上;最好有市场策划、营销经历;在北京有住房;组织过大型活动优先。吃苦耐劳,为会员全心全意服务,有牺牲奉献精神。

 

   

中国岩画——人类先民的美术遗产

刘纯华/文

  第一节 梦进远古

   入夜,窗外已经一片漆黑。我打开电视机,电视正在播出一个荒诞的故事——《进入史前动物世界》,现代人类竟然与史前动物交往,并且煞有介事的探究史前动物是如何灭亡的,我感到可笑,无心细看。突感昏昏沉沉,连连打着呵欠,忽悠悠,精神恍惚,便和衣而睡。
黄帝撸着胡须笑吟吟走近我,只听他说:“俺是人类的首领,名字叫轩辕,你们后人叫俺黄帝,俺一百一十岁了,马上就要死去,你是文化学者,何不研究研究俺?”
我大吃一惊,急忙拱手道:“您就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
黄帝缕着胡须笑道:“然也,然也哉!”
我学着古人样式,立即跪拜道:“小人无知,未曾想遇见先祖,您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您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华夏能有今天,源于您的统帅。”
黄帝笑道:“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俺是公元前2717年出生的,现在已经到了公元前2599年了,玉皇大帝招我去也,天命难违,只是,俺在上天之前,希望有人来看看俺这个时代的文化。”
和风徐徐,音乐祥和,一片祥云降落眼前。我登上祥云,黄帝慈祥地看看我,说:“去也!”
倏忽间,祥云降落。我抬眼望去,山川清秀,城郭井然,忽有一首歌传来,我仔细听之,人们唱到:地献草木,九牧昌教,黍稷菽麦稻,并称五谷,牛羊猪马驴禽,为我六畜。天下太平,互敬互爱……唯我黄帝,创建盛世。岁时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风雨时节,而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
古史传说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而黄帝则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表明黄帝使当时的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正要说什么,忽见一奇形怪状男子迎出人群,道:“欢迎后世之人参观和谐部落。”此人生的相貌奇特,长着鹿一样的身体,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头象孔雀的头,头上的角峥嵘古怪,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曾与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为师傅,在祁山修炼。黄帝说:“别怕,这个人叫风师、箕伯,名字叫做飞廉,蚩尤的师弟。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风伯的搭档雨师就是雨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不食五谷而啖百草华。能随风雨上下。他呀,掌管民间风雨。”
旁边有一人两眼圆睁,大喝道:“黄帝好不偏心眼,俺杀蚩尤,疏洪水,拯救生灵,为何不说说俺的好话?”我一看,此人如当今的扬子鳄,全身有明显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全身皮肤革质化,覆盖着革制甲片。背部呈暗褐色或墨黄色,腹部为灰色,尾部长而侧扁,前肢有五指,指间无蹼;后肢有四趾,趾间有蹼。我正在担惊受怕,黄帝说:“此人面目狰狞,但是善良之人。他是我的神龙,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它曾奉本帝王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你们应该知道,黄龙即是应龙。”应龙笑笑道:“谢谢黄帝夸奖,在下当努力为天下苍生。”只听他唱道:“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见凤凰,惟思其象,夙寐晨兴……呜呼哀哉,天下将崩兮,谁记俺等功劳?”
一群人纷纷下跪,道:“应龙言之有理,谁人记取我等功劳?”黄帝慈眉笑颜,对我说:“这些人啊,有功劳,唯恐别人忘记。”我低声问道:“这些人是谁啊?”黄帝说:“炎帝、应龙、风伯、雨师、天女、仓颉、风后、伶伦、力牧、常先、女魃等等啊,你们后人都把他们奉若神明,其实,都是人啊,功劳怕人家忘了,缺点,怕人家知道!”
我无比兴奋,文字当中得知的远古人物纷纷登场,是我料想不到的,仓颉是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也是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我在古典书籍中曾经读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另一说山西临汾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黄帝说:“众人起身,炎帝,你号神农氏,又称赤帝,和俺并排为华夏始祖之一,后人已经那你和我并称为中华始祖了,你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你呀,已经与俺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黄子孙。俺已经安排姬刻你功劳于岩石之上,与俺并列,不可有失落情绪!”炎帝谢恩。
黄帝又说:“俺气数已尽,数当归天。临行,早已安排就绪,姬等数人组织岩画,记述各位功绩,俺不会忘记,后人也不会忘记。”大家先是哀嚎、哭泣,喊着:“吾帝归天,我等缘何活在阳间?呜呼哀哉,呜呼哀哉……”然后一一谢恩。
黄帝挥手,我又驾祥云飘忽不定,正在惊异间,忽听“当当当——唰唰唰——”间或有人声嚷嚷。降下云头,见高山耸立云天,松柏参天,野风呼啸,岩石壁立。人们驾着云梯,赤膊露背,汗流滚滚,忽忽荡荡在岩石间,姬款款走来,道:“你是后世之人,黄帝勤政,为我等人着想,建造岩画,以记功绩,希望流芳千古!邀请你来看我等雕刻岩画,有何感想?”
我抬眼望去,字形弯弯曲曲,如树枝如动物,姬笑道:“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第一幅岩画,是黄帝出世,第二幅是……”
我点头道:“不用解释了,我在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曾经跟随导师学过最早的文字,‘及神家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刈,万品以察。’您的刻画和文字我能猜出几分。”姬点头,我试探着念道:“黄帝奠定天下后,命风后方割万里,画野分疆,得小大之国万区,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民的大臣。黄帝又经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历法。他定期巡视各地,了解民情,故而深得民爱……”姬说:“正是如此,正式如此也!”第三幅画是,去古未远,人民生活简陋朴素,故黄帝教人民生火做饭,吃熟食,又创制纺织技术,用以制作衣服冠冕,御寒护体。他又命大臣负责不同的技术创造,如羲和与常羲分别负责观测太阳和月亮,臾区观测行星,伶伦创制律吕,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综合以上六术,制作乐律和律历。黄帝还让伶伦和垂制造乐器磬和钟,沮诵和仓颉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挥造弓,共鼓和货狄作舟……
我正在感叹,可是远古和当今居然是在倏忽间,只听当代大师讲:“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那个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正在叹息好梦跳跃太快,远古之事还没弄明白,居然又跳跃到当今,明明知道是梦境,却不愿意跳将出来,烦人的现代导师继续说: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制作时间的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在黑龙江、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是北系岩画集中的地区。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
只听我身边的同学胡笛休小声说:“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果然,导师亦是如此说。

第二节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

后人如是说:北方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图形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祗、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
全凭着想象力!
我和一群同道进入远古时代,原来,想象力是人类的天性。突然,一个长着长长的胡须、目光犀利的老者出现了,他说:“人类自从远古时代起,岩画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作为劳动工具,也作为日常用品。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俺们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俺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俺们的岩画。”
老者指着山林中花花绿绿的颜色。
看着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我们想,岩画,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的文明,是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同时,岩画还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
忽悠悠,我们被引导到贺兰山的岩画,这里野兽嘶鸣,恐龙演变成的飞禽划过长空,发出惊心动魄的喊叫,它们是对先辈灭亡的哀鸣还是为获得新生而的欢呼?我们不得而知。曾几何时,人类的科学家们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传说还是传闻?是人类编造的故事还是确有其事?
总之,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一位老者讥讽我们:“你们后人啊,纯粹是吃饱了没事干,胡乱想象!”
我急切希望知道恐龙灭亡的真正原因,然而,老者有意为难现在的人,他说:“揭穿恐龙灭亡的真正原因,你们先研究研究科学家吃什么?让你们猜测吧!哈哈哈……”大笑而去。我们知道,恐龙灭亡的原因还有酸雨说,还有气候说等等。
贺兰山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回到现实生活中,有当今智者说:“我们的山水画,就是来源于岩画!”我们知道,让当今津津乐道的中国画,着实让中国人自豪!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如张群立先生在山水画论中所说: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世界绘画宝库中也是独占鳌头,负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其悠久的演变过程,从史上山水画的萌芽到山水画的确立以及山水画的繁荣与几次大变革,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由几代美术大师们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技法与多种的多门类、多流抵的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
后世之人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战争是在私有财产和阶级出现之后才有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但是,人类的部落战争一直是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但是,战争远远没有被消灭的征象。穿越历史的黑暗,进入一片文明空间,这里阳光普照,万物生长,但却刀枪闪闪,寒气逼人。人类之间由嫉妒而派生出的战争连绵不断。
记录战争的人被称为古代智者,他们遵照头人的命令不用打仗,专门记录部落的英勇,英勇者为男人,男人征服敌人,才能博得女人的爱情,于是性生殖器崇拜出现了。最强壮的男人,最先有和女人睡觉的权利。记录者手中不需要武器,他们手中只有石器工具,用来敲凿岩石。然后,采集来无数的草叶,揉着,揉着,把它们的叶汁揉出来,红的、绿的,涂在岩画上。
我们现在看到的新疆岩画多为生殖崇拜的内容。勇猛的男人作为英雄被记录在案。这些图像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新疆岩画不仅数量多,而且样式也极为丰富,新疆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以及三山环抱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周缘的丘陵山地。上述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有丰盛的牧草,自古以来就是各族人民狩猎、放牧的理想天地,岩画反映出人们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善,以及对人类祖先图腾崇拜的画面。迄今为止的考古研究表明,新疆岩画的时代上限可追溯到石器时代,但其延续时间很长,晚的可到公元十二、十三世纪的蒙古时期。
战争催进了艺术的发展,战争记录了胜利,记录了狂欢,也记录了人类的发展。战争也刺激了科学,增加了科学系统的正常输入。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写到:“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在这种暴力行为中,双方谁有先进的武器,巧妙的布阵,充足的财源,谁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暴力用技术和科学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战争一直促进着科学的发展。 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亨利约米尼在他的《战争艺术》中认为一支尽善尽美的军队的条件之一是“无论在攻势和守势方面,尽可能保持着装备和武器的优越性。”他并强调指出:“武器的优越可能增加战争胜利的机会,虽然武器本身并不能够获得胜利,但它却是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武器的发展可以日新月异,所以一个国家在这一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是可以占了不少的便利。“武器的发展对科学的刺激是科学受战争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弓箭这种武器的运用很早。我国在两万八千多年前就已发明了弓箭。弓箭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内杀死敌人,所以它一出现就为兵家所重视。弓箭的出现,贝尔纳认为它在三个方面刺激了科学的发展:“研究箭的运动,刺激了动力学……代替手的动作,并且仅用一手就能运用的弓钻,可用来扭转发火棒或钻头,是持续的旋转运动的一个先例。弓弦弹出的汪汪粗音可能是弦乐器的起源。”在战争的实践和弓箭的制造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力学现象。《考工记》记载了工匠在弓箭的生产中的经验:“前弱则俯,后弱则翔,中弱则纡,中强则扬,羽丰则迟,羽杀则燥。”这一段话揭示了飞行物体的重心、形状同重力、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以及飞箭飞行轨道的一些基本理论。 弓箭的出现已引起了人们对抛物体的重视。在火炮出现后,弹道学这门学科也随之诞生。抛石机在亚历山大时代已成为攻城的主要工具。管形火器大约出现在十三世纪末和十四世纪初。伽里略继塔塔里亚后,通过对抛射体轨迹的研究得出了许多重要的力学结论。炮弹的射击准确度的提高导致了线膛炮和膛线的发明,炮筒的生产导致威尔金森炮筒镗床的产生,从而推动了精密工程学的发展。火炮的出现对科学的促进可以初步看到战争对科学的激励作用。无怪于贝尔纳写到:“炮弹的飞行给人带来新的力学观念,至少具有同等的革命作用。在大炮出现以前,根本不可能有现代力学。”大炮的出现,炮弹的飞行,不仅仅带来的力学革命,还对当今最伟大的成就---电子计算机的产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子计算机就是在战争需要的紧迫之中产生的。老者说:“没有战争,就没有文明!”这让我们大吃一惊,也大为开眼!享有盛誉的新疆阿尔泰山岩画数量最多,内容多为奔跑的骏马、鹿和羊群,其线条简练、造型生动。难怪那里的人剽悍、勇猛!有数以千计的岩画雕刻在山体的岩壁或较大的岩石面上,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丰富多彩。新疆岩画在反映生殖崇拜方面,有着突出的重大贡献,不仅数量多、质量高、年代久,而且画面热烈、健美。最令人惊奇的是在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都发现了年代特别久远的洞窟彩绘岩画。
连云港的岩画刻在深褐色的岩石上,岩画的纹路和岩石的色彩既一致,又有微妙的变化。色彩的深浅交替,使图像产生一种跃动的感觉。
我们被历史的推动力推向了幽深晦暗的古代,在那里,我们印证着现代人的推理和判断,现代人曾经推断,在南系岩画的十几个地点,共有图形一千多个,这些岩画表现了人们祭祀以及生产生活的场面。果然,我们看到了远古人制造的热烈场面,他们杀羊宰牛,将一大碗一大碗的鲜血放在一长条石案上,老人妇女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一群妇女竟然赤裸裸着扑向心爱的英雄,英雄们将妇女紧紧地抱起来,于是,人类得到了繁衍……
鲜血不仅有牲畜的,也有战俘的,胜利者将俘虏们捆绑在一起,部落的英雄们手起刀落,人头落地,有是一阵欢呼。首领开口了,那是一个长者,也是一位至高无上的智者,他说:“俺们要生存,俺们要生活,俺们需要女人,需要牛羊,需要粟子,需要谷子,需要穇子……勇士们,努力啊!”大家欢呼首领的讲话,有人带头喝牛羊的鲜血,咕嘟咕嘟……畅快淋漓。
首领有讲话了,他说:“雕刻铭记,要用血!”
因此,我们判断,南系岩画普遍用红色涂染,这同原始艺术中习惯使用红色的现象是一致的。果然如此啊,我们看到了这一切!我们静静地潜伏在远处的草丛中,不让远古人发现我们的行踪。原始人在他们频繁的狩猎和战争活动中,鲜血不断地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导致红色在视觉中的稳定性。红色那炽热的调子和生命之火相呼应,使岩画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展现,当红色置于某种祭祀仪式氛围中,红色和血色,使岩画产生强烈的刺激效果,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恐惧感、神秘感。随着气象变化,岩画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岩画具有不同的整体效果。岩画和巫术仪式的结合须要选定某个特定的季节和时间,更增加仪式的空间氛围。
我们在撰写《乱世诚臣》时,曾经牵涉到这么一段:
白驹过隙,岁月如流。转眼道了五四六年,李德林渐次长成,道德礼仪、人情世故无所不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上上下下无不敬重,有治国安邦大志,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五四六年九月,高欢又率十万大军在玉璧与宇文泰交战,西魏的守城将领是韦孝宽,韦孝宽善于随机应变,积极防御,使东魏大军久攻不克。高欢率大军苦战五十余天,死伤七、八万人,只好退兵。在撤退期间,军中又讹传高欢被韦孝宽一箭射中。西魏军队到处散布这个消息,一时东魏军队人心惶惶,军心不安。高欢为了稳定军心,便出来与将士见面,会见的时候,众人士气低落,无精打采,失败的情绪笼罩着全军。高欢为了激励大家的情绪,便叫斛律金给大家唱《敕勒歌》。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在北魏是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名将。战场上,他观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断出敌军的远近;他望一望飞尘,就大致知道敌军骑兵、步兵的多少。有一次,他奉命护送柔然的首领阿那环,途中射猎,阿那环为他的骑射技艺惊叹不已。斛律金不仅自己精于骑射,而且对儿孙们也要求得很严格。他的大儿子叫斛律光,字明月,小儿子叫斛律羡,字丰乐。每次他们出猎回来,斛律金一定要兄弟二人交获猎物。大儿子猎物不多,却得到了他的夸奖;小儿子猎物不少,他却严厉斥责。别人不解,问其原因,他说:“明月射的箭都在猎物的背上,而丰乐却是随便射箭,数量虽然多,技艺却比他哥哥差多了。”有一次,他把儿孙们召集来聚会射箭,看完后竟然哭了。他说:“明月、丰乐射箭不如我,诸孙儿又不如他们,我们家这样下去将会衰败的。”可见斛律金之完美。
这位年过六旬,两鬓斑白的老将军遵高欢之命,严肃地站了起来,用鲜卑语唱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他那苍劲悲壮、慷慨激昂的歌声,使在场将士无不动容,人们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大好河山,富饶的草原,奔驰在雄伟的阴山的骏马……精神顿时为之一振。高欢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用鲜卑语又和唱了一遍。
此时,斛律金唱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丞相于无意间推广了古代一首优美动听的敕勒族民歌,千百年来为我国各族人民所传颂,也是我国古代诗歌文苑中的一朵奇花。
敕勒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也有人称他们为“高车”,敕勒族与古代维吾尔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敕勒族当时正处于奴隶社会,人民过着逐水草而居徙的游牧生活。畜牧生产以马、牛、羊、骆驼为主,相当繁盛。敕勒族包含许多部落,史书记载有十二部,斛律氏就是其中之一。斛律金随高欢征战多年,屡立战功,他为人正直,心怀坦白,深得高欢的信任。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敕勒歌》自古流传。阴山其蒙古语名字为“达兰喀喇”,意思为“七十个黑山头”。阴山山脉是古老的断块山。它东起河北西北部的桦山,西止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中部的狼山,东西绵延长达1000多公里,南北宽达50-100公里不等。
这里的莫勒赫图沟崖壁上刻有许多人面形,这里巨石兀立,深谷苍凉,容易使人产生敬畏感。人类最早在这里进行了艺术创作。让人叹为观止!
老者缕着胡须告诉我们,阴山岩画,内容丰富多彩,取材极为广泛,是一部北方游牧民族的画史,何处能比?
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在阴山岩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他们狩猎、放牧、舞蹈、战争、交媾的场景。有各种动物图像,有天体、文学,有车辆,原始数码等等。有的画面,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有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写实性,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它的南北草原广阔,气候条件宜人,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诸如: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纥)、敕勒、党项、契丹、鬼方、山戎、蒙古等都有相继在这里生活过,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近年来,在阴山山脉西段狼山地区。发现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灿烂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岩画。
关于阴山岩画,早在公元5世纪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并把它写进了《水经注》里:“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阴山岩画的作画方式主要有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敲凿法是利用比画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属器或石器,在画面上打击成点,点连成画。用敲凿法制成的岩画,线条深浅不一,疏密不均。磨刻法亦称研磨法,用此法做成的岩画,痕深面光,断面成“U”形。此外,还有划刻法,即用金属工具划刻,其划痕细而浅,此类作品多为晚期作品。岩画中还有颜料岩画,即用石灰和动、植物油调作颜料涂于岩石上的岩画。这类画数量不多,多为近代作品,且与喇嘛教有关。
阴山岩画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岩画中分布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多样,艺术最为精湛的岩画,有专家说,“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岩画,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岩画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岩画宝库。”现存阴山岩画的绝大部分分布在巴市地区,最大的面积达400平方米,真实地记录了在此生活的古代北方匈奴、敕勒、柔然、鲜卑、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五虎图是阴山岩画的代表作。
在游牧民族生活中,行猎、放牧是他们维持生存的手段。在狩猎上,有单人行猎、双人行猎、集体围猎。猎人所用武器,主要是弓箭、棍棒。行猎图中突出的一点是猎人必有所获。他们追捕的动物,每每带箭着伤,反映了作画者祈求收获的愿望;放牧图,一般布局匀称,动物排列有序,形状优美。
车辆是山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生产水平。阴山岩画中,反映车辆的画面也为数不少,在磴口县西北的一座小丘下,凿刻有一幅车辆图,很具代表性,车辆的结构尚可辨认,由辕、轮、舆、轴构成,两轮大小稍有不同,左轮辐条八根,右轮辐条九根,舆作圆形,两毂间贯以车轴,辕在舆底轴上。联系其它画面,这车可能是用于载运猎物的,可见作画时期,山区车辆使用已相当普遍了。车辆图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在交通要道,往来方便之处。磴口县的阿贵沟里多次出现车辆图像。沟口附近有秦汉时期的石筑烽火台,可见此沟为进出山区、翻越阴山的必经要道。阿贵沟第五画点的第十六组岩画中,有一个敲凿比较粗糙的车轮,十三根粗细不一的辐条,排列不匀。这个车轮就是车辆的示意图,表示一辆车。另一处,在车轮前刻了一匹类似马的动物,配合在一起,成了一幅马拉车图。在狼山北麓,距潮格旗东南二十公里的布尔很哈达地方,发现一幅篷车图,凿刻在山巅东边断崖石壁上。画中有三辆双轮车,车辕都很长,并且伸出车后。车厢上用木棍支撑着帐篷。图中的三辆车都已卸套,车右边还画有拉车的牲口。从图形看,这种带蓬的毡车,是当时人们到处转移的流动住所。
部落间的战争,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岩画中也有反映,在磴口县和乌拉特后旗的交界处发现了一幅颇为生动的征战图。这幅图对胜败双方刻画的很明朗。胜者一方,士兵们披坚执锐、挽弓搭箭,向敌人前后夹攻。他们都头留双辫,有些人头上还插着长长的羽毛(可能为军事首领),败者一方,光头居多,有的已身首异处,有的正在逃跑,整个画面胜败对比鲜明,很可能是某部落为纪念一次战争胜利而特意刻下的纪功图。
岩画中反映舞蹈场面的,随处可以见到。舞蹈是游牧民族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蹈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娱乐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巫术有关。岩画中舞蹈的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蹈。在磴口县发现了一舞蹈图;就与巫术相关密切。中央有三个舞者,皆有尾饰,靠其后有一舞者手持牛尾,舞者上方,有一被砍掉头颅的尸体,头颅弃于舞者脚下。这一尸体,应为祭祀中的牺牲,舞者可能为萨满,可见舞蹈是为这次祭祀服务的。
反映生殖的岩画,在阴山岩画中曾多次出现。在科学不很发达的当时,人们对生殖的道理还没有完全了解。或者为了祈求部落昌盛、人丁兴旺,这种思想也不自然地表现在岩画中。在乌拉特中旗发现的一幅岩画,所描绘的是三对男女在交合,它侧面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生育、繁衍人口的要求。
阴山岩画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除以上举例的之外,还有各种人面像、神灵像,各种天体、动物足印等等。阴山岩画的作画年代,跨度逾千年,它的上限不晚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下限一直到近代。阴山岩画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共同缔造的,它像一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大观园,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直射或折射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它的发现对研究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提供了翔实的材料,为史前史、艺术史、民俗学、人类学、美学等多种学科开辟了新的领域。

第三节、贺兰山岩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满江红,让多少男儿热血沸腾!
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六花飞罢净尘寰,富贵家翁做意悭。 满眼但知银世界,举头都是玉江山。 严凝借雪风威裹,眩曜争光日色间。 独有诗人怜短景,贺兰容易又青返。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
盛夏时节,我们踏上了赴贺兰山的道路。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类型较简单,植被覆盖度低,为野生动物提供的食物很有限,不能满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而马鹿、岩羊喜食的灌木枝叶和草本植物在贺兰山主要有小叶金露梅、绣线菊、虎榛子、忍冬等,由于野生动物的长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场的沙化。贺兰山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构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断层。贺兰山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化石也比较丰富。自古生代至第四纪地层大都完备,仅缺失晚粤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积。前寒武纪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与麻岩片石英岩均有出露,见于柳条沟、大武口沟等处。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砂岩、页岩发育良好,分布普通。上古生界则以石炭与二迭系地层同等发育为特点,见于石炭井、苏峪口、石嘴山等地,以页岩、砂岩等为主,并含有煤层。中生界三迭系地层广泛分布,侏罗系次之,前者以砂岩、砾岩、页岩为主,为组成山体的主要地层;后者主要见于汝箕沟、古拉本等地,以各种砂岩为主,为本山区主要产煤地层之一。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都不发育。在山前地带和山间低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系冲积洪积、风积物和山麓堆积物等。
如陶渊明一样,我们居然发现了一个身穿汉代衣服的少年,那少年笑吟吟的看着我们,甚为奇怪,问:“可从天上来乎?外星之人乎?”我们笑曰:“我们乃华夏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人也!”那少年大笑道:“如此怪者也,俺们只知道有汉,何谓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人?”我们道:“无论古今,阶跃华夏!”少年道:华是来自我们祖先注重的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尔等为大国之人?
我们道:“《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汉族,汉人,汉文字自汉至今。您尊为古人也!”
那人道:“贺兰山一带,比我老的人,还有啊!”
我们想起,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在汉朝统治期间取得的领土和确立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一直维持到 20 世纪。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自己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深感骄傲。事实上,汉朝之后的中国历史,基本上由大汉帝国的成就所确定 —— 从起源于有限的华北平原的商朝开始,中国政权和版图到汉代时已经扩大到包括了现代中国边界内的大部分地区。因此,那位少年先生确信,大汉帝国的建立,巍然屹立起汉民族的文化艺术。在这同一时期,中国文明的传统模式也已经确立,那就是在此后 20 世纪中一直坚持不败的模式。 汉朝的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四百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尽管此后政治上的分裂和统一又反复了多次,但以儒佛道思想为中心的文化整合运动始终没有停止。
那少年于是说:贺兰山一带自远古以来活跃着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所以,他们比我还要老!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人首像则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第四节、 岩画是符号也是文字
我们奔跑着,喘息着,躲避着豺狼虎豹、毒蛇怪虫,也躲避着远古人类奇异的目光,终于,在一个黑暗幽幽的夜晚,我们冲破人类设置的网络,走出远古,进入现代。
中国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及江苏等地,都有古代岩画。人类在刻画岩画的过程中,有的摔死了,掉进了万丈深渊;有的被怪兽吃掉了……他们的命运很残酷,没有死的,有的被首领砍掉了脑袋——这是因为他们刻画的岩画不如别的部落!一部分人活了下来,首领说:“让他传承下去,不能都死!”
我们在北方潜伏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众多的吃人的动物中,有一种动物不仅不吃人,还力图保护人类。在北方的一次岩画刻制时,一只老虎向画师扑去,一支不吃人的动物居然猛然扑上去与老虎争斗,人,得救了,那支动物却活活地被老虎咬死了……我们想问那位画师,这支动物叫什么,但是,老虎离我们不远,我们静静地,谁也不敢出声,我们分明看到,贪婪的老虎,虎视眈眈地巡视着四周,随时向活着的动物扑去……
正在我们疑惑的时候,人类刻画师高喊:“我的狗……我的狗……被老虎吃了!”原来,狗,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朋友。
我们走遍了华夏大地,看到了人类刻画岩画的过程,得知如此艺术,确实来之不易!用艺术的眼光看,从内容上分析,中国的岩画可分为南方、北方两大系统。北方地区的岩画多表现动物、人物、狩猎及各种符号,粗狂、豪放!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代表,与中亚、西伯利亚等地的岩画有相似之处。南方地区的岩画除描绘动物、狩猎外,还表现采集、房屋、村落、宗教仪式等。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并绘有农作物。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
中国北方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国西部的新疆、宁夏、甘肃和青海地区,作品风格写实,技法主要是磨刻;中国西南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表现内容主要是宗教活动,作品技法以红色涂画为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岩画,主要反映人类与出海活动有关的事件,内容以抽象的图案为主,都采用凿刻的技术。目前大多数发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岩画,很多是古代少数民族艺术家的创造。
我们在北方潜伏的时候发现,中国北方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有人告诉我们,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相继居住过的少数民族有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他们只留下一些岩画的遗迹,散落在悬崖峭壁和荒草之间。他们在争夺财富、挑起部族战争的同时,发展农牧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岩画是描绘在崖石上的史书,这就是历史啊!血淋淋的争斗,冷酷的残杀,铸造了中国的历史的厚度!中国历代的书籍,往往只记载各代帝王的生活情况,很少反映当时人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岩画中却可以看到:反映社会生产的,有狩猎、放牧、农业等;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祖先崇拜、祭祀仪式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村落、舞蹈等,岩画中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面像岩画在全世界都有发现,中国的人面像岩画以数量丰富、风格多样,在世界人面像岩画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无论在内地或边远地区,都大量发现有这种风格的艺术品。中国岩画中的人面像题材,揭示了古人的宗教意识。那些奇异的形象,反映了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精神世界。中国各地的岩画都有几何形组成的抽象符号,这些符号以抽象的形式表达某种思想,或记载某些事件。在众多的符号图形中, 有的图形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太阳符号、手印符号、脚印符号等。这些岩画带回了遥远的古代,又仿佛把历史的长河一瞬间缩短了距离。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和国外的岩画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经取样化验,证明内含较多的铁质,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调合料较为可能。色彩稳定,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何种动物。
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没有细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这或许是许多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时光飞逝,日夜如梭,直到后来的汉画,汉画像石艺术价值相当高,图案精美,妙趣横生。有些反映当时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画面上有青龙、白虎、朱雀等祥禽瑞兽图像,有民间传说中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神仙羽人的西王母等人们想像的神仙世界。有些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画像,其中包括贵族豪富的生活场面,如车骑出行、打猎、宴欢、对弈、乐舞、迎送宾客、楼堂建筑等。写到这里,我们特别借用一下俄国的杰出思想家舍斯托夫的“旷野呼号”的思想意象。舍斯托夫著写过《在约伯的天平上》、《雅典与耶路撒冷》等名著,还写下《旷野呼号》这一宗教哲学论著。这一意象来源于《圣经》,说的是一个希伯来的先知向来自荒漠的犹太人发出号召削山填壑,为上帝开出一条路来,但是犹太人没有听从先知的呼唤,于是,先知的呼号成为旷野无人理睬的呼号。舍斯托夫借此意象展开他的思想。在他看来,旷野上无人理睬的呼号,正是灵魂的呼号。也正是这种呼号,(而不是思辩哲学)为人们开辟了走向真理、走向担负人间苦难的道路。
不同种类的艺术,虽然都是精神的产品,都是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体现,但各自要有一个界定过的具体内容,因而也要有一种与其它艺术不同的即专门的艺术表现形式。岩画就是一种与其它的艺术相比较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殊的艺术。岩画形象是刻或画在岩石表面的,单就画面本身而论,它是平面的,只有两度空间,但如把画面与其所凭借的石壁联系起来看,它又是立体的,具有三度空间。岩画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艺术,因此它具有绘画和雕刻的双重特点。中国岩画分布之广,面积之大,题材之多样,为其他艺术难以比拟。岩画多方面地记载了猎牧人的生活,充分地反映了猎牧人的审美观念。

第五节 岩画是人类审美经验的升华
那时候的人类是光明的,光明的赤裸裸的,人类毫不避讳自己的欲望,人类要生存,要繁衍,就要满足性欲!
于是,人类把性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放在第一位上,吃饱了,就要进行性活动。完了,就去狩猎,就去种植!当新的生命到来的时候,全部族的人便欢呼雀跃,为生命而歌,为新一代而歌!象征生殖崇拜的人足迹和兽蹄印迹,多刻在前面有平坡的巨石上。如在青海刚察县吉尔孟乡哈龙沟有一组兽蹄印迹岩画,就刻在前面是草地的巨石上,石面朝南,周围绿草如茵,求生育者近前摸持,退后顶礼膜拜,在这样的环境下求生殖,怎能不引起无限的遐想呢?那众多的男男女女,当场跳起性爱舞,狂欢之后,一对对一双双各找僻静之处野合,求生育的愿望就达到了。
人在同大自然长期斗争过程中,逐渐懂得环境与人的关系,为生存计,须趋利避害,选择适合生存的环境。原始人的居住地,一般都选择在靠近水源的第二台地上,便于生活又安全,主要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岩画为要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要选择合适的场地,这是出于审美的需要。选择生活环境需要生活经验,选择岩画环境需要审美经验,后者是前者的派生物,同时又是前者的升华。环境为岩画提供活动舞台,同时又给岩画以限定,以其特殊的意境感染观众。如用于祭祀的神灵图人面形,多刻于深山幽谷的僻静之处,前面往往有一片开阔地,便于人们举行宗教仪式。有的刻于山谷绝壁之上,便于诱发人们的崇敬之想。内蒙古阴山磴口县莫勒赫图沟崖壁上就刻有两片大面积的类人形,那里山高涧深,形势险要,给人一种威严崇高之感,体现的是一种壮美。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崖画刻在锦屏山南面入口处弧形巨石上,形似穹庐,所刻之星相、神灵图如在天上,前面是低洼开阔地,祭祀的人们对之顶礼膜拜,有如拜倒在苍天之下。威严的场所,虔诚的心境,神秘的图像,无限的遐想,交织成一幅扑朔迷离难以名状的幻景,体现出一种崇高美。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画于河流转弯处面向急流的绝壁之上,那里水流湍急,常常发生水患,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在高330米、宽220多米的山崖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最大的人像将近3 米高。场面之宏大,气势之雄伟,举世罕见。近在咫尺,目不暇接,给人一种巨大的威慑感,体现的也是一种壮美。
岩画中的舞蹈图,多刻或画面沟畔的峭壁上,为舞者提供直接的感应对象。如内蒙古磴口县托林沟中段西边,有一条狭窄而多处断崖的小山沟,名特买撒拉,沟内有许多清沏透底的小潭,水平似镜,山色秀丽,就在这石壁上刻了一幅舞蹈图,画面高37,宽61厘米,画中有四人着尾饰连臂而舞,另有二人化装成鸟形追逐而舞。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舞者会倍觉心旷神怡,忘乎所以。
动物图或狩猎图,多刻在山峰或接近山峰的地方,因为那里动物经常出没,便于表达人们对于动物的占有心理。如在青海刚察县泉吉黑山舍布棋沟沟口转弯处,在一高50多米、宽约10米的山坡崖壁面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牦牛、野牛、狼、马、羊、狩猎等图象。这里是放牧的必经之地,人们经常看到这些形象,会不断诱发人们对于狩猎放牧生活的联想、回忆,激发对于动物的占有欲望。
祭水神舞蹈岩画,如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画在河流转弯处的陡峭崖壁上,崖壁石面呈黄白色,在周围黑色石皮和绿色植物包围下,色阶最亮、最醒目,红色画面又与大自然的绿色造成对比效果,给人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崖画对面是一片高约17 米的开阔地,水平面比壁画底部略高,估计这是供举行宗教仪式用的,狂欢歌舞的人们与岩画上一千多个形象相呼应,会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画壁高耸入云,比周围的山头都高大,远远望去格外醒目。蓝天碧水、红色画面、绿色植物,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会产生一种奇异的色彩,众多的男男女女身穿各色服装,醉舞狂歌,人声、水声、风吹竹叶声、敲锣声、击鼓声、撞钟声,交织在一起,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情景!
诚然,以上所述都是最成功的范例,并不是说岩画都能选取合适的环境。事实上,绝大多数岩画是因地制作的,对环境的选择是并不讲究或无法讲究的。但仅就少数成功的范例而论,也足以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自觉或半自觉地追求壮美或优美的艺术境界了。

第六节 红色用于绘画——高技术的应用
人类最初喜欢的艳色是红色,红色可以和蓝色(带红的蓝)混合成紫色,可以和黄色混合成橙色,红色,是血液!
红色的补色是青色。红色是三原色之一,红色,是以通过能量来激发观察者的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红色来源于动物,也来源于人的身体!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岩画材料、工具的选用与制造,是猎牧人生产斗争经验的结晶,也是他们审美理想的物质体现。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制作出来的岩画效果各异,形式美感有别。人民创造了艺术,而艺术又创造了能够欣赏它的观众,铸成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习惯。中国岩画按制作手段可分用软质工具沾颜料涂画和以硬质工具敲击磨刻两大系统。前者多见于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后者多被用于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香港、台湾等省区。
用硬质工具制作岩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敲凿法,即用钝尖的石器、金属器在石面上一点一点凿刻,凿痕成麻点状,麻点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面形。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昂根乡南山《虎豺逐马图》、青海刚察县泉吉乡黑山舍布棋沟岩画和台湾万山岩雕群就采用这种手法。第二种是磨刻,即用石器和金属器磨刻,磨痕有深浅之别,深的阴线断面呈U形,其制作程序大概是先凿出(或画出)轮廓,再用尖硬的石块沿轮廓线来回磨擦,使之成为槽状粗线。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崖画、内蒙古已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大坝口人面形、人足迹岩画,青海湖附近岩画中的人足迹和兽蹄印迹,福建华安仙字潭人物形象,都是采用磨刻法制作的,磨痕都较深。另有磨痕较浅的,磨刻的线条因年代久远,其颜色已与石面无别,均呈紫褐色。这在内蒙狼山地区和青海哈龙沟都可找到实例。第三种制作方法是线刻法,即用尖硬的锐器划出线条组成形象。用敲凿磨刻法制作岩画,多选择石质坚硬、平滑、石色暗褐、周围植物稀疏,那里不便用颜色画,因为在暗褐色石面上作画,是用什么颜色都不容易显眼的。用敲凿磨刻法制作出来的岩画,艺术效果刚劲、粗犷、质朴。 用软质工具沾颜料涂画,曾被广泛应用于原始陶器上。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的岩画也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所使用的颜料主要是赤铁矿粉、土红一类的天然矿物颜料,稀释剂大概是动物脂肪、动物血或水,也可能是植物汁液,这同欧洲、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地的岩画所使用的颜料差不多。岑家梧《史前艺术史》介绍,欧洲和印度的洞穴壁画所使用之颜色,“普通不外四种:铁矿、木炭、二氧化锰、磁土。铁矿可作红黄色,磁土为白色,此等颜料以动物骨髓或脂肪泥之,即良好之色彩。”又据德国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介绍:澳大利亚人绘画上所使用的颜料,只有鲜红、棕色、黄色或黑色,间也有绿色。颜色由脂油或血汁来掺拌,再用羽毛来涂抹。
中国的颜料岩画几乎都是用红颜色画成的,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红色颜料好找,不必加工便可使用,在云南、广西等地岩画周围都发现了用于绘画的赤铁矿粉,在云南岩画附近还发现了盛红颜料的器皿。二是红颜色耐久醒目,原始人很早就发现了红色的美,并用于装饰。最早用赤铁矿粉为装饰剂的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中,第一次发现了红色颜料末。山顶洞人用颜料涂染穿孔小砾石、石珠、狐牙、鹿牙、鱼骨和骨管等装饰品,以增加美观,或撒在尸体下面或周围,以示哀悼。原始人类普遍喜欢红色,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红色强烈、醒目,又是生命的象征。每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首先使大地呈现一片红色,给人间送来了光明和温暖,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红色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朝气。人与动物因有血而活,因失去血而亡。幼儿或子兽降生随母体血液落地。血色之高贵,是人凭直觉都可以感受得到的。红色被用于绘画,不仅因为它有用,更主要的是因为它能把人的审美理想变为现实。用来种庄稼的黄土和黑土于人很有用,但未被选作绘画颜料,因为它不能绘出醒目的艺术形象。相反,红土、赤铁矿粉对当时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因为它能绘出醒目的艺术形象,故长期被选作绘画颜料。作为岩画用的红色,它在大自然中是一种对比色,特别是在南方,在蓝天、碧水、绿色植物包围下的岩壁上,用红色绘制形象,就会产生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强烈效果。这是一种对比的美,重点突出的美。对比的艺术手法一直被沿用下来,中国古建筑的彩绘,工笔重彩画、京剧的服装,都大胆使用了对比手法。
中国岩画的用色,与欧洲岩画显然不同。中国岩画是单色的,追求单纯对比的美;而欧洲洞穴岩画使用红、绿、黑、白、黄等多种颜色,似乎追求一种真实再现的美。洞穴壁画是封闭式的,与大自然是隔开的,他们要在洞中如实再现外部世界,以唤起人们的回忆和联想。这种以再现为目的艺术要求真实,故色彩丰富。已发现的中国岩画是露天的,以大自然为背景,又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使用复杂的颜色不仅不能突出形象反而会模糊了形象。中国的这种"开放式"的岩画,不需要如实地再现自然,而要重点突出地表现自然,故色彩单纯强烈。中西艺术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岩画中似乎也可以找到一点痕迹。
中国自古习惯用丹青二字称呼绘画,就是强调对比的艺术效果。丹与青是颜色中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二者摆在一起当然格外醒目。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个民族的审美习惯是逐步养成的,而人最初的习惯(包括审美习惯)是大自然强迫赐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它又会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中国岩画的两大体系,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个刚劲、朴素,一个华美、柔和,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两种风格都曾长期地影响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有时互相交融,有时并行不悖,各放异彩。
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创造艺术作为人的精神产品,而且是作为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从开始阶段它就要有已经发展了的技巧,大量的研究和长久的练习,它是人们物质的和精神的辛勤劳动的结果。要经过多方面的转化工作,把繁芜的、驳杂的、混乱的、过分的、臃肿的东西一起去掉,还要使这种精华不留痕迹地诉诸于美的物质形式,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艺术除去主观条件,还要借助许多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如环境、材料、工具、灵巧的双手以及人类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等等。中国岩画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是纯真的、质朴的、感人的。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有许多规律值得探寻。 略去细节,突出主要特征 凡艺术都要有夸张取舍,有闻必录不能称为艺术。所谓取舍就是取其主要部分舍弃次要部分,夸张就是把所取的部分加以强化突出,夸张变形,甚至"无中生有",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岩画以石头为画面,主要供人远观,在当时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局限下,很难刻划细部,必须略去细节,抓住基本形,突出主要特征。如画象则突出其胖体长鼻,画野猪则强调其脊背上的鬃毛及大嘴巴,画猴子则强调其长吻和长尾,画斑马则不厌其烦地刻画出其身上的斑纹,画狼则突出其竖耳、粗尾、尖嘴和机警的神态。见于南方省区岩画中的动物形象种类较少,主要有马、牛、野猪、象、猴、虎、狗、鸭等。大都画成侧面,采取单线平涂剪影式画法,变化不大,但因抓住了动物的基本特征,一看便知是何种动物。北方以畜牧为主的几个省区的岩画动物形象种类多,大概不下40 种,主要有鸵鸟、野牛、大角鹿、牦牛、骆驼、岩羊、北山羊、羚羊、驯鹿、麅、狼、虎、豹、豺、狗、马、驴、骡、鹰等。动态较南方为丰富,虽也以侧面为多。也有半侧面的。活动方式有单个行动者、群体行动者、有交配者、有嘶咬者、有交颈相摩者、奔跑者、警视者、狂逃者、哀鸣者、吮奶者、卧者、立者、欲扑食者、被捕获者、牺牲者等等,俨然一部活动的动物世界。对不同种属的动物也能抓住主要特征,给以夸张地表现。如虎豹的凶猛、狼的贪婪机警、骆驼的笨重、鹿及羱的大角细腿,马的奔驰。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中国名人名家 金城书画院 腾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网易 搜狐

版权所有: 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汇通商务楼42号楼201、202室 电话:13910726678
Email:wyd188@126.com 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京ICP备19048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