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金城书画院

 


*守正创新 尊敬传统——刘纯华被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艺术之家数据库-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艺典轩-北京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重要通知

各位同仁好:
  京津画派官网,京津画派研究中心网站因前几年疫情,网站有两年时间没有组织活动,网页更新迟缓。应广大会员要求,在有关会员的积极支持下,业已激活,即日起重新展开工作,希望同仁们积极投稿。
  稿件要求:
  会员亲自参加的文化艺术活动;会员创作的书画作品;会员受朋友之托也可以推荐作品;会员认为可以提升画院和个人的新闻;研究理论学术论文;会员参加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稿子文字自负,编辑有增删的权利。

北京京津画派研究中心

主席: 刘纯华

电话:13910726678
网址:www.shuhuajd.com
邮箱:lch6678@sina.com


  刘纯华先生于2009年3月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培训项目艺术品鉴定师岗位培训考核,获得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

招聘启示

 
根据工作需要,京津画派研究中心官网招聘副总编辑一名。
  要求:新闻或相关专业;从业三年以上;最好有市场策划、营销经历;在北京有住房;组织过大型活动优先。吃苦耐劳,为会员全心全意服务,有牺牲奉献精神。

 

 

我国双字复姓“安平”研究

安平 君 撰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人的姓氏与其他国家的不完全一样,大部分汉族地区沿用的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中国人的姓氏蕴含了家族、文化、历史、地域等大量的信息且错综复杂,研究我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等等是非常重要的。

  一、 我国目前使用的百家姓

  最新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使用的总数已经超过22000个之多,这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人的姓氏最多的统计记录。通常大家所说的《百家姓》,是源自北宋初年钱塘也就是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读物,将常见的姓氏变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便于朗读和背诵,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最初的版本共计收集了504个姓,其中单字姓氏444个,双字复姓60个。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家姓》几经改版。今天的《百家姓》实际收录单字姓氏408个,双字复姓30个,共计438个。
除《百家姓》外,关于我国姓氏记载最具权威的应该是《中华姓氏大辞典》,共收录了11969个姓氏,这是有据可查的姓氏资料。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复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读作cuàn hán shàn sì wǔ mù yún jígōu)。由此可见我国姓氏的复杂程度。

  二、复性的使用及其由来 

  目前我国常用的两个字的复姓如,欧阳、上官、司马、诸葛、皇甫、宇文、夏侯、令狐、公孙等等,仅存82个。而历史上国人使用过的双字复姓至少有600个以上,《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的则多达4311个。根据资料,双字复姓的由来有几个方面,一是由封邑而来,如受封于“令狐邑”,则逐步演化为“令狐”。二是因居住地而来,如东郭氏,则是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其后人则以“东郭”为姓,同样“闾丘”、“南门”、“濮阳”等都是如此。再有就是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等而来,如“司马”、“司徒”、“太史”等等。

  三、双字复姓“安平”的历史

  “安平”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双字复姓姓氏,今天也比较少见。
  “安平”有两个来源,一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终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也就是约公元前221年左右,大约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主要使用“安平”复姓的是齐国宰相田单的后人,当年(公元前284年)齐国将军田单率军,将燕国上将军配赵国相印的乐毅领导的燕军打败并逐出齐国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池,挽救了行将被燕国灭亡的齐国,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这一姓氏延续时间不长,作为古代复姓已经消失,其后人也不再使用这个姓氏。
  另一个来源,目前还在使用“安平”复姓的族人主要是河北饶阳李氏的后人。南北朝隋唐时期,安平人士李德林助杨坚建立大隋有功,隋文帝封其为宰相并追封其父李敬族为“安平公”,且历代世袭。其后人以“安平”复姓延续(详见李金英、刘纯华著长篇历史小说《乱世诚臣》)。

  四、齐国、齐闵王与乐毅、田单其人其事

  战国时期的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自公元前391年至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共持续170余年。双字复姓“安平”的第一个来源与齐国的兴衰发展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引出了战国时期的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
  1. 齐湣王继位
  齐国当时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他的儿子田地继承王位,是为齐湣王(亦称:齐闵王或齐缗王,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当时战国七雄争霸兼并的战争已日趋激烈。从总体上看,齐、秦在七国之中政治和军事都是拥有十分雄厚的基础和实力,因此依然是攻伐征战的主角,其他五国楚、燕、赵、魏、韩主要是围绕齐、秦两国参与争雄兼并大战。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在这一时期更是纷繁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刚刚继位初出茅庐的齐湣王,雄心勃勃,急于成就功名,称霸天下。他希望凭借着威、宣两代皇帝赫赫霸业的余威,在七国之中继续保持着东方强国的地位。其终极目的,自然是统一天下称霸天下,自立为天子。稷下学宫是当时在齐国设立的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形成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当时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百家争鸣”。稷下学宫发展到齐湣王时,威宣时代的那种盛况并未减弱,各国名士云集稷下,一时学士达到千余人。齐湣王是好大喜功之人,自以为是,无纳谏用的雅量。许多稷下先生对他极力进行劝谏,但固执的齐湣王却一再拒绝他们的良言善策。无奈之下,稷下先生们带着失望和愤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令他们引以为豪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也出现了自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冷清萧条。从齐湣王前期稷下学宫的兴盛到后期的衰亡,便奠定了他丧国亡命的历史悲剧。
  2. 齐湣王执政,干预他国内政
  由于齐湣王的称霸世上的雄心勃勃,因此在继位之初便倚仗齐国的强大实力,插手他国内政。湣王元年(公元前300年),韩国的公子咎与公子几瑟争夺太子之位,由此激化矛盾。齐湣王为表达自己的态度,准备出兵韩国,共同与亲齐国的韩公叔帮助公子咎并将其立为太子。这时,支持公子几瑟的中庶子向几瑟建议铲除公叔,几瑟没有听从中庶子的建议。不久,齐湣王大兵压境,驱逐公子几瑟,公子几瑟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往楚国。齐湣王二年(公元前299年),齐国邀请魏襄王一块儿到了韩国,胁迫韩襄王立公子咎为太子。
  3. 齐湣王中计失楚东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十分激烈,分分合合也是常事。齐湣王继位之初,楚国由于与秦国的矛盾纠葛三战连败而内优外患,使得前楚怀王熊槐执政压力巨大,迫于当前的形势,不得不向齐湣王靠拢以抗秦,楚怀王熊槐派太子横到齐国作人质,以加强齐、楚联盟联合,借助于齐国的实力抵御外来的侵略尤其是来自秦国的威胁。至齐湣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楚怀王熊槐由于在与秦国的争战中中计而被秦国扣留,一直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太子横因此向齐湣王请求回国救助父亲。齐湣王非但不答应,还要挟说:“如果把楚国东边的五百里土地割让给我,就可以让你回去,否则,是不会让你走的。”无计可施的太子横,万般无奈中去向他的老师慎子问计,慎子告诉他说:“土地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如果因为爱土地而不去为父亲解忧,那是不孝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赞成答应给齐国土地。”听了老师的话,楚太子横随即去找齐湣王,齐湣王一听到楚太子横的承诺,日后可以得到楚东的大片土地,便爽快的放走了楚国的太子横。后来由于秦国出兵干预,齐湣王欲得到楚国东边五百里土地的愿望也没有实现,但是依据齐国的实力是没有办法与秦国抗衡的,齐湣王的如意算盘因此落了空,这使他大为恼怒,非常怨恨秦国,并一直记恨在心。
  4. 三国合围函谷关
  不久,秦国要攻打魏国,当时在魏国做官的齐国人陈珍,为魏国游说来到齐国,专程拜见了齐湣王,陈珍对齐湣王说:“有能力灭亡各诸侯国的是秦国。我不担忧强秦的威胁,而担忧六国相互攻伐,使自己疲弱下去,其结果只能是被秦国乘机吞并。”陈珍又为齐湣王分析说:“现在秦国想攻打魏国的绛和安邑,如果得手,就会沿着黄河向东攻齐。大王不如派兵与三晋(韩、赵、魏)联合抗击秦国,这样,既帮助魏国打击了秦国,齐国还可以免遭秦国的攻伐。”湣王觉得陈珍的分析很有道理,而且也符合打击秦国、扩大自己影响的意愿,便采纳了陈珍的建议,派孟尝君田文(战国四君子之一,又称:薛公)率领齐军,联合韩、魏攻打秦国。齐湣王三年,孟尝君统帅齐、韩、魏三国联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了秦国的边防要隘——函谷关。然而,由于孟尝君中了韩庆的计谋,使“三国无攻秦”。直到齐湣王五年(公元前296年),三国联军才对秦国发起进攻,攻破函谷关。为了缓解局势,秦昭王被迫“割河东而讲和”。齐国联合韩、魏兵临函谷关三年,对阻止秦的东向兼并势头、提高齐国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齐湣王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接受了秦国的讲和要求,而没有穷追猛打断草除根,丧失了打击秦国、削弱秦国、以致最终消灭秦国的良机。
  5. 秦国鞭长莫及,齐军大败燕国
  三国联军攻破函谷关后,齐湣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马上要称霸天下了,便高举对外扩张的大旗,把战火点燃到了燕国。当时燕国是秦国的同盟,但由于秦、燕两国相距甚远,不便出兵救燕,秦昭王便派魏冉到秦的盟国赵国去,让赵国出兵帮助燕国抗击齐军,而此时齐湣王也派大臣魏处来到赵国,游说赵王,意在劝说赵国保持中立,不出兵干预此事,最终,赵王果真听信了齐国说客魏处的主意,不干预齐国攻打燕国之事。湣王五年(公元前296年),因赵国不派兵干预齐国攻燕之事,距燕遥远的秦国爱莫能助,只好眼睁睁地看看齐军向燕国展开了猛烈的进攻。燕军被齐军强大的攻势击败,齐军杀燕军十万,两员大将被俘,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96年,有恩于齐国的赵国,在齐国不加干预和相助下,也独自一举灭掉了中山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20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中山国的后人后来被秦国迁放太原,后逐渐由太原南迁,分散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并改姓为“易”,“易”姓为中山国王族的直系后代。齐军在这个时候大败燕国,并且也是齐湣王继破秦函谷关之后,取得的又一场辉煌的胜利,更使齐湣王称霸天下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6. 湣王失五纵,执意齐灭宋
  燕昭王为了向齐国报仇,派苏秦到齐国搞反间活动,以折断齐国的羽翼、拆散齐国的联盟。苏秦,东周雒阳(今河南洛阳)人,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他家庭贫苦,曾向秦国推销统一中国的策略,没有成功,盘缠花完了,衣服也破烂不堪,回家后,父母不理他,妻子都不管他,嫂子也看不起他,苏秦并不在意这些,他决心更改人生目标,自此开始从书箱中翻出鬼谷阴符书,攻读至深夜每欲睡时以锥刺腿,“锥刺股”的故事就是这样由来的。长时间的学习揣摩的积累,使他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的思想被六国所接受,此后升任六国宰相。有一次他衣锦还乡,他的父母“郊迎三十里”,他的嫂子“匍匐蛇行”,跪在地上都不敢抬头看他,苏秦就是这样一个人。燕昭王指派苏秦游说齐国,一方面破坏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削弱齐国的力量;另一方面,劝谏齐湣王进攻宋国,以转移齐国对燕国的威胁。依照苏秦的智慧和他的老师鬼谷子的教诲,他完全有能力完成此项任务。因此,苏秦极力怂恿、引诱齐国攻打宋国。苏秦曾对当时担任齐相的韩珉说:“您使我在齐国受到重用,我将让燕国侍奉齐国,齐燕联合为一体,韩国和魏国也会服从齐国,赵国若蛮横无理就讨伐它。希望齐国集中力量进攻宋国。”齐湣王不但没有识破苏秦的计谋,反而还赞誉他,并于齐湣王十二年(公元前289年)任命苏秦为齐相。从此,苏秦这颗定时炸弹便埋在了齐国的心脏。
  7. 五国合纵攻秦,齐失良机秦得生
  齐湣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齐湣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秦、齐称帝,意在兼并其他诸侯国,暂时平分天下。这对韩、赵、魏、燕等国威胁很大,为破坏齐、秦联盟,各国都在加紧活动,相互联络制定对策。由于齐国称帝是被动的,所以齐湣王在苏秦来齐国搞合纵游说的时候,便急切地征询齐国称帝的利弊。苏秦竭力反对齐、秦联合。他劝说齐湣王放弃帝号,集中精力攻宋伐秦。齐湣王接受了苏秦的建议,同意放弃帝号,外交上由联秦改为联赵。齐相韩珉由于继续坚持联秦之策,遂被罢免相职。齐湣王放弃帝号后,一面积极准备伐宋,一面组织合纵攻秦,至此,苏秦的游说取得了成功并受到了齐湣王的信任。因此苏秦受齐国之托到各国去游说,使燕、赵、韩、魏四国合纵与齐国组成攻秦联盟。但这次合纵联盟攻秦,五国表面同意但貌合神离,各怀心腹事,并无合纵实心。齐国作为领军大国,心思不在攻秦,而是希望通过与其他四国合纵来削弱秦国,以便于自己灭亡宋国。齐湣王十四年(公元前287年),齐、赵、燕、韩、魏五国联合发起对秦国的进攻。但五国联军驻扎在韩的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成皋西北)之间,由于五国各有所图,并没有向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尽管如此,迫于来自五国的压力,秦昭王被逼不得不废除了帝号,并割地求和。不久,流于形式的五国合纵攻秦行动就草草收兵了。这次合纵攻秦,齐湣王目光短浅,只想吞并宋国,而不攻打、削弱以致消灭秦国,从而坐失良机,是战略性的失误。齐湣王不但给了秦国喘息、扩张、壮大的机会,也给自己留下了后患。
  8. 湣王三捷灭宋,埋五纵攻齐祸根
  宋国一直是齐湣王垂涎之地。齐湣王十三年(公元前288年),齐国军队开始攻打宋国。当时燕昭王派张魁率领燕军去帮助齐国伐宋,可齐湣王不把燕国放在眼里,竟然杀死了燕将张魁。燕昭王军事和政治实力都远不及齐国,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齐湣王于十四年(公元前287年),发动了第二次攻宋。燕昭王又派二万士兵,自备粮食协助齐国攻宋,结果迫使宋国割淮北地与齐国讲和。实际上,燕昭王并不愿意帮助齐国,为了雪耻,只好佯装侍奉齐国,以等待机会。这次攻宋,楚、魏都来争夺宋地。齐湣王十五年(公元前286年),任用韩珉为相,齐国趁宋国发生内乱之机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攻宋。齐国攻宋,遭到了秦国和楚国的反对。秦昭王十分恼怒,准备派兵阻止齐国进攻宋国,实际上秦昭王对于齐湣王是不满意不信任瞧不起,也希望借此机会打击齐国,后经苏秦从中斡旋才作罢。
  但当齐军与宋军即将决战时,秦国却又违背诺言,暗地里阻止齐军的军事行动。为争取赵国的支持,齐湣王派公孙衍到赵国去见专权的赵相李兑,以齐军灭宋后给李兑早就垂涎的宋国的陶邑为条件,劝李兑支持齐国。李兑答应了齐国的请求。在赵国的支持下,齐湣王举兵伐宋。大军浩浩荡荡,长驱直入,以不可阻挡之势吞并了宋国。宋王偃仓皇逃亡到了魏国。齐湣王一举消灭了宋国,使齐国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了顶峰。暂时的强盛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但由于战争连年不断,齐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受到很大影响,再加上齐湣王不讲究对外战争和对内治理的策略,专横跋扈,穷兵黩武,从而内外树敌,不久就发生了五国联合攻齐的军事行动。这也预示着齐湣王国破身亡的悲剧即将上演。
  9. 燕昭王慧眼识乐毅,苏秦两计削弱齐
  齐国灭掉宋国以后,秦昭王越来越感到齐国对自己统一天下会构成严重威胁,便试图扼其势头,以便自己称霸天下统一中国。湣王十六年(公元前285年),秦昭王看准时机派蒙骜率领秦军向齐国的河东发起猛烈的攻势,短时间内就占领了九个城池,齐军被逼败退。与此同时,秦国还积极联合其他各诸侯国合纵攻齐。
  燕国与齐国历史上也是积怨很深的: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了因燕王啥“禅让”事件而引起的内乱;齐国曾乘机出兵燕国,很快攻下了燕都蓟城,控制了整个燕国。然而齐军在当地烧杀抢掠的残暴行径,终于激起燕国民众的强烈反抗,其他诸侯国也纷纷向齐国施加压力,齐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撤离燕国。但此事毕竟埋下了两国间仇恨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矛盾势必  激化。 燕昭王即位后,表面上维持同齐国的关系,暗中却积极备战,发愤图强,准备伺机攻打齐国,报仇雪恨。
燕昭王为改变燕国积弱的局面也为报齐国蹂躏燕国的深仇大恨,积极创造克齐的机会,他特地建造一座“黄金台”网罗天下文武奇才,不惜重金广招人才,不少贤能之士如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卫国的屈庸等纷至沓来,一时聚集了不少的贤才。这时乐毅恰好代表魏国出使燕国,燕昭王对其才华素有所闻,因此对他优礼备至,并任命为亚卿。燕昭王的器重,使乐毅很受感动,而燕国欣欣向荣的气象,又使乐毅倍受鼓舞,作为一个当时具有杰出才干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受到燕昭王的如此重用,他也认定燕国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建功立业场所,于是死心塌地的留燕效力。从此,乐毅一面训练燕军,一面辅佐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经过20余年的努力,燕国民众殷富,国库充盈,士卒乐战,为进攻齐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乐毅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际会风云,成为一颗脱颖而出的璀灿将星。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魏灭中山国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乐毅先后仕赵、仕魏和仕燕,这段丰富的政治生活经历,对于他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最终叱咤风云、匡建功勋具有重大的影响。这种机遇的出现固然与当时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有关,因为当时出国游历,是非常方便的;但他出仕燕国,同多年来齐燕矛盾激化的形势更息息相关。换句话说,燕国求贤、图强,是乐毅成为一代军事奇才的历史契机。
  燕昭王还派苏秦到齐国反间,苏秦自然是极尽权谋蛊惑齐湣王。当苏秦取得齐湣王的信任,又离间了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反间成功后,苏秦认为伐齐的机会已经到来,便派人请求燕昭王出兵攻齐,自己从中响应。齐湣王不明苏秦的计谋,还任命他为将军,领兵迎击燕军。苏秦便率领齐军与燕军战于晋,两军交战没几个回合,齐军就败下阵来,燕军轻而易举地砍下二万个齐兵的头颅。使计表面战败的苏秦假惺惺地派人向齐湣王“请罪”,而喝了迷魂汤的齐湣王此时仍未幡然醒悟,竟替苏秦解脱说:“齐军吃败仗是我的过失,你不要太自责。”刚愎自用的齐湣王事后又让苏秦挂上帅印,率领齐军与燕军激战于阳城门外。此次战斗,三万齐军又成了苏秦的牺牲品,不明不白地当了燕军的刀下鬼。苏秦的两次“失误”,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士气和威风。
  9. 燕昭王拜将乐毅,五国合纵攻齐
  至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发兵攻灭宋国而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仇视。齐湣王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合纵攻齐。
  当时,齐湣王领导的齐国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胜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此时,不断取得的战事胜利冲昏了齐闵王的头脑,他已经头脑发热,激情与亢奋缠绕着他,齐湣王自以为得天下是指日可待的,而此时的各诸侯国也都被迫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现在的形势也就是,齐国疆土不断扩大,可是齐湣王却失去人心,各诸侯国也对齐湣王充满了敌意。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
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拜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也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准备去攻打齐国。
  10. 乐毅率五军攻齐,定计攻心留后患
  公元前284年,乐毅与赵、秦、魏、韩等国约期会师。他以燕上将军职,佩赵国相印,统帅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向齐地挺进。乐毅深知夺取初战胜利对于主宰战争全局的意义,立足于先发制人,予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乐毅总指挥五国联军发起济西之战。齐湣王闻讯,匆匆率领齐国主力御驾亲征于济水,齐将先锋触子率齐军与五国联军对峙于济水旁边。齐湣王敦促决战,派人面见触子,辱而呵斥道:“你如果不尽力作战,我就灭绝你的家族,掘平你的祖坟!”触子为此十分伤心,准备让齐军战败。两军刚一交战,触子就鸣锣收兵,齐军败退,联军乘胜追击。触子驾一辆车而去,不知去向。接着,齐湣王又派另一位将领达子统帅残兵在齐城门秦周之地迎战五国联军。情势危急但无物犒赏士兵,为了激励战士,达子派人向湣王请求赏金。湣王大发其怒说:“你们这些无用的东西,怎能给你们金钱!”结果齐军与燕军一交战就败下阵来,达子战死沙场。
  济西之战后,乐毅审时度势、鉴于当时齐军主力已被消灭,难以组织起有效抵抗的实际情况,果断遣返秦、韩两国的军队,并让魏军去攻取宋国的故地,让赵军去攻占河间,免得各参战诸侯国继续分享伐齐的胜利果实。可见,乐毅还是具有非常强的指挥作战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不仅仅看到了战争的胜利,还看到了取得胜利以后战争成果的分享,这也正是乐毅的过人之处。尔后,乐毅针对齐国兵力空虚,主力被歼后的恐惧心理,指挥燕军主力长驱直入,直捣齐国国都临淄,再次体现了审时度势、应变如神的军事才能。齐湣王见大势已去,便仓惶出逃。
  乐毅率五国军队合纵攻齐的整个战略部署,曾遭到谋士剧辛的反对。剧辛认为,齐国大,燕国小,燕军应该乘势攻取齐国边邑以壮大发展自己,作长久之计,而不宜举兵深入,进行冒险。乐毅则认为,燕军必须乘胜前进,攻占齐都,否则便会贻误战机,葬送胜利。于是他拒绝了剧辛的意见,指挥燕军实施战略追击,攻克临淄,从而摧毁了齐军的指挥中枢。 之后,乐毅根据战局的发展,进一步制定了征服齐国的作战计划。具体措施是,及时分兵五路攻取,平定整个齐地。其中左军东渡胶水,克胶东、东莱;右军沿黄河和济水,向西克阿城、鄄城;前军沿泰山东麓直到黄海,取琅;后军沿着临淄东北的海岸,占领千乘;中军则镇守齐都临淄,策应各路。五路大军的行动进展顺利,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连下齐国7O余城,使齐国几乎濒临于亡国的边缘。至此,燕军的战略目标基本上得以达到,乐毅作为一代名将亦名闻遐迩、威震敌胆了。自然也得到了其他诸侯国的赞赏与拥戴。
  至此,乐毅继续率领燕军单独留下来巡行占领的城池和所属区域,并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等等全部夺取过来准备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然后燕昭王把乐毅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也就是莒城和即墨城。燕国从此也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了。
  当然,任何名将的军事天才的施展,是受种种条件所限制的,在这方面乐毅也不例外。他在伐齐之战的最后阶段就遇上了很大的困难。他在齐地戎马倥偬,前后征战五年。除莒城和即墨城殊死坚守外,基本上平定了齐国。在这种情况下,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因此乐毅放弃强攻坚城的做法,改由政治“攻心”为主,以军事围困为辅。为此,他把围城部队后撤到距两城9里的地方构筑营垒,规定燕军不抓捕从城中出逃的齐民,齐民如难以维持生计,则予以赈济,对已攻占的其他地区,乐毅则非常注意约束将士,严明军纪,禁止军士掳掠;同时尊重当地的习俗,废除齐湣王的暴政,减轻百姓民众的赋税负担,另外他还用官爵和封地宠络齐国当地有影响的人士,从而争取了相当一部分齐国的地主、贵族和名士乡绅的拥护支持,并亲自到临淄城郊的齐桓公、管仲庙去祭拜等等,希望通过这些行动,瓦解对手的抵抗意志,争取莒、即墨两城守军放下武器,自行出降,乐毅的这些活动博得众多齐人的好感。应该说乐毅这一方针,在当时条件下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乐毅既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能够充分意识到人心向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善于妥善处理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心的相互关系,做到双管齐下,事半功倍。在伐齐之战中,乐毅在坚决实施军事进攻的同时,十分重视开展争取人心的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活动的顺利进展,充分显示了乐毅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大将风范。
  12. 淖齿挑筋杀湣王,一世帝王悄然终结
  齐湣王逃出临淄城后,奔到卫国,卫国的国君(已经几乎要灭国了)对他非常尊敬,让出自己的府邸供齐湣王居住,敬重齐湣王并奉为上宾,但齐湣王非常傲慢无理,根本不把卫国国王及其大臣放在眼里,依然是一副大国国王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这激起了卫国人的反抗。没办法,齐湣王只好继续上路逃亡,先后经过邹、鲁等国,齐湣王老毛病不改,还是很傲慢,这下邹、鲁连门都没让齐湣王进去。直到了莒城。当时楚国大将淖齿(一作“卓齿”、“踔齿”、“悼齿”)受楚顷襄王之命,率楚军救齐国,正是为齐湣王雪中送炭,齐湣王十分高兴,终于抓到了救命稻草,当即封淖齿为相国。但淖齿这个人很阴险,他有自己的打算:借救齐国之机之名,杀死齐湣王,灭掉齐国,然后有资本和燕国一起分了齐国的土地,如果得逞,淖齿就从一个小诸侯国的卿大夫一跃成为中等诸侯国的国君了。
  淖齿进入莒城之后,随即把齐湣王抓来,并进行公开的斥责和审判:
  淖齿:“齐国的京畿地区,有一天下了一场血雨,沾染了所有人的衣服,这是天对你的无道所作出的警告,作为齐王你知道么?!”
  湣王:“不知道。”
  淖齿:“泰山周围,发生了大地震震出了水,这是地对你的舞蹈做出的警告,作为齐王你知道么?!”
  湣王:“不知道。”
  淖齿:“你曾经告诉我,有人在你堂前哭泣,出去寻找他却找不到,但仍可以听到他的哭声。这是人对你的无道做出的警告,作为齐王你知道么?!”
  湣王:“不知道。”
  淖齿:“这三件事情都分别是天、地、人对你恶行的警告,而你却都说不知道,你还活着有什么用。”而后,命人把齐湣王吊起在悬梁之上,抽了筋,残暴的杀死了齐湣王。可怜一代湣王上任执掌齐国16年,最后凄惨的死在淖齿一个小人手上。齐湣王没有凭借祖父辈创下的这份号令天下、称雄列国的雄厚基业,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后期的他,由于刚愎自用、骄横跋扈、穷兵黩武、拒听谏言、任用奸相、不讲策略,致使君臣不和、百姓离心、内外树敌、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284年,在五国联军的讨伐声中,由齐湣王亲自导演的这场国破身亡的历史悲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齐湣王的随从王孙贾,也是他的宗亲,自15岁就被召进宫当侍臣,他母亲非常爱他,在侍奉齐湣王的日子里,每天他入朝,母亲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免得母亲担忧,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外等他回来。齐湣王混战中出逃,王孙贾没有在齐湣王身边,听说齐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寻,因不见齐王,只得回家。
  母亲见到他以后,问:燕兵来了,你为何不保护齐王。王孙贾道:“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母亲非常生气,说:“你每天回来晚了,我会倚在家门口等,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混战之中竟然不知道你的主子去哪儿了,你不去找,那你还有什么脸面回家!”王孙贾听后,很惭愧,马上离家再去打听齐王下落。王孙贾一直打听到莒城,这才知道齐湣王已经被淖齿残暴的杀害了,王孙贾怀着满腔的仇恨和无限的悔恨,决心替齐湣王报仇雪恨,于是他走到街市上含泪大声喊:“淖齿在齐国作乱,欺骗湣王并残暴的杀了我们的湣王,谁跟我去讨伐淖齿,就脱下右边的衣袖,我们要替湣王报仇!”街市上汇集了四百多人,都去讨伐淖齿,终于乱刀杀死了淖齿替湣王报了仇。

  司马光曾引用了一大段荀子对淖齿之乱的评价:一个国家如果以仁义为立国的根本,则可以兴旺发达最终定鼎天下,比如商汤和周武王;以法度信用为立国之本,则可以成为一个霸主,比如齐桓公;而以权谋功利为立国之本的,则早晚都会灭亡。
  13. 国王大将相继亡,小吏田单露锋芒
  在齐国几近灭亡之时,田齐宗室的一个远方亲属、临淄市的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吏田单正在城中,在临淄即将被攻破时,他预先让家族人都用铁皮包上车轴头。待到城破,人们争相涌出城门,都因为车轴互相碰断,车辆损坏难行,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一族因铁皮包裹车轴得以幸免,逃到了即墨。当时齐国大部分地区都被燕军占领,仅有莒城、即墨未沦陷。乐毅于是集中右军、前军包围莒城,集中左军、后军包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身亡。即墨人士说:“临淄之战,田单一族人因铁皮包轴得以保全,可见田单足智多谋,熟悉兵事。”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抵御燕军。田单,作为一个战前的小吏,于混战中显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受命于危难之时。
  即墨城地处富庶的胶东,是齐国较大城邑,物资充裕、人口较多,也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和条件。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了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他和军民同甘共苦,亲自上岗查哨带队执勤并亲自巡视城防,编妻妾、族人入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
  乐毅围攻两城,一直未能攻克,便下令解除围攻,退至城外九里处修筑营垒,下令说:“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捕他们,有困饿的还要赈济,让他们各操旧业,以安抚新占地区的人民。”过了三年,城还未攻下。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多有美女,他早晚将忘记妻子。希望大王早些防备!”燕昭王听罢下令设置盛大酒宴,拉出说此话的人斥责道:“齐国本来就应归乐先生所有,不是燕国该得到的。乐先生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成为平等国家,结为友好的邻邦,抵御各国的来犯,这正是燕国的福气、我的心愿啊!你怎么敢说这种话呢!”于是将挑拨者处死。立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惶恐,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下辞书,并宣誓以死效忠燕王。
  然而,就在战局处于胶着的状态,也是最微妙的关头,燕国国内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贯信任支持乐毅的燕昭王在此时遽然去世,其子燕惠王继位。这位新国君,在当年做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这时见乐毅久攻莒城和即墨两城不下,便对乐毅产生深深的怀疑。齐将田单掌握这些情况后便巧妙加以利用,派遣间谍到燕国散布谣言,行离间计,低毁乐毅,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昏庸的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对此谣言信以为真,因此燕惠王就派燕国大将骑劫替代乐毅,并招乐毅回燕国。乐毅被迫交出兵权。乐毅心里自然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很欣赏乐毅,并欢迎乐毅来到赵国,国王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田单的离间计成功实施以后,燕惠王以骑劫替代乐毅。田单对骑劫十分了解,自然知道乐毅的离开会给自己创造战机。当然也知道战争持续了几年毕竟也是有人困马乏的时候,齐国的士兵和即墨城的人也有出城逃到燕国队伍里去的人,为了稳定队伍,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他们的祖先,飞鸟都吸引得在城内上空盘旋,并飞下来啄食物。燕人对此感到奇怪,田单因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教导我。”于是命令城中人说:“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名士兵开玩笑说:“我可以当老师吗?”说完回身就跑了。田单于是就起身,把那个士兵拉回来,请他面朝东坐著,以对待老师的态度来侍奉他。士兵说:“我欺骗您,实在没有能力。”田单说:“你不要说破了。”于是以他为师。每当发布约束军民的命令,一定宣称是神师的旨意。于是扬言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了。”燕人听说了它,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去做。城中的人看见齐国那些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愤怒,坚守害怕被活捉。田单施用反间计说:“我还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为此感到痛心。”燕军听说了,就去挖掘即墨城外齐人的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这就是著名的火牛阵。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
  随后,田单迎法章回临淄,正式即位为齐襄王。齐襄王鉴于田单在齐国濒临灭亡之时挽救了齐国以及田单的卓越功绩,便封田单为相国,并把安平城(今皇城镇一带)赐给了他,赐封田单为“安平君”。田单自己虽然是当了相国,有了自己的封邑,却依然象从前一样,体恤百姓,问民疾苦,处处为国家着想,所以很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大片的土地和70座城池;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
  乐毅的晚年是在赵国度过的。在那里他受到赵惠王的优厚礼遇,并曾于公元前282年统率赵军攻伐魏国,攻取伯阳。后来燕惠王也对自己当时的错误决策有所后悔,致书乐毅邀请他返回燕国,但为乐毅所婉言谢绝。无情的岁月流逝,将一代名将的双鬓染白如霜,乐毅终于垂垂老矣,怀着事业未竟的隐痛和惆怅,寂寞地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
  乐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指挥家,戎马一生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也受到了后人的敬仰与纪念,“乐毅树”就是一个纪念:战国时期,乐毅伐齐时,兵囤乐陵境内,发现此地的枣与众不同,特别甜脆爽口,想是水土之故,便命士兵从燕国移来千余棵枣树,栽种于此。历经战乱洗劫,所存无几,唯此树仍枝繁叶茂,据传,它正是当年大将军乐毅所栽,故称此树为“乐毅树”。
  乐毅死后葬于邯郸市邯郸县代召乡大乐堡村东北,占地不足百平方米,成圆形,高约3米。有墓碑一座,为近几年新立,老墓碑在十年动乱时候被砸碎,现不知去处。每年过年时,邻村小乐堡的乐姓后人都会上坟拜祭。
  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其中包含乐毅。
  上元元年,唐肃宗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燕王国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白起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乐毅。
  14. 田单其人
  田单由一个小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是古代战争的乱世给了他机遇与机会,乱世出英雄,正是映在了田单的身上。当然一代英豪也是有基础有准备的。田单打退了燕军成功挽救了齐国之后,被赐封为“安平君”,受到齐襄王的尊崇并在朝中担任了宰相,协助齐襄王主理朝政,他的为人处事也成为了后人的榜样,并传为佳话,在此仅举一二例。
  解裘救人
  有一年严冬的一个傍晚,田单在朝中理完政事,乘了车子,要回安平城家里,这时满天纷纷扬扬地下着鹅毛大雪,呼呼的西北风吹在人身上,刀割剑穿一般,树枝摇曳着,发出尖厉的叫声,几支寒鸦在半空中抖动着翅膀,发出阵阵哀鸣,天气冷的邪乎。田单的车子出了临淄城东门,到得淄河岸边,一阵冷风吹来,田单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他急忙裹紧了衣服。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前方不远处路旁的雪地里,躺了一个人。田单连忙叫车夫停住车子,下车走到近前一看,见是一个老者,佝偻着身子,蜷缩在雪地上,老人身上的衣服破烂单薄,消瘦的脸上布满皱纹,须发跟雪一样白,面色腊黄,两眼紧闭。田单急忙俯下身子,伸手往老人身上摸了摸,老人四肢已经发凉,只有胸口处还有一丝余温,鼻中尚有微微气息。田单明白,老人已命在旦夕,一刻也不能耽误。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解开上衣,又把老人的上衣解开,迅速抱起老人,胸对胸紧紧搂在怀里。那滋味可想而知,就象抱了一块冰,冷透骨髓。田单抱住老人上了车子,让车夫加快速度往安平城赶奔。
  田单回到家时,觉得老人身上已经有了些许暖气,脸上现出淡淡的红晕,气息也大了。田单忙令家人细心照顾,老人终于得救了。
  田单雪地解衣救人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齐国,人们都纷纷称赞相国爱民如子,对田单更是尊敬了,把临淄城东淄河岸边称做“田单解裘处”了。
  田赵论兵
  据《战国策》记载,阏与之战后,田单曾与赵奢论兵。田单与赵奢的主张相反,认为兵士数目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兵士数目多会影响国内农耕,造成粮食供应困难,是“自破之道”,因为古代帝王的兵力不过三万,便可令天下诸候臣服,但赵奢却认为当时必须具有十万、二十万兵力才足够“服天下”,这也是田单不服气赵奢的地方。
  不过赵奢随后表示,古代天下分为万国,最大的城不过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过三千家,用三万兵攻或守,对将帅来说没有困难。可是当时存世的,只有战国七雄,千丈之城,万家之邑可谓比比皆是。以三万兵野战未可言必胜,围城更加不用指望。他认为田单不只不懂得用兵,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更少得可怜。田单听了,感叹自己没有想得这么深远。
  后来,燕王封宋国人荣蚠为高阳君,攻击赵国。赵王打算仿效燕王,以割让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给齐国作条件,以换取齐国田单率领赵军攻燕,平原君也同意这个做法,但却遭到赵奢的反对,评论这种行径犹如“覆军杀将”。赵奢认为,赵国并不是没有名将,以自己作例子,指出自己曾经担任燕国的官职,熟知燕国地理和形势,自己领兵伐燕比田单更适合。田单毕竟是齐国人,由于伐燕成功只会对赵国有利,赵国强大,则代表齐国霸业的终结,作为齐国人的田单不致于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不过平原君没有听赵奢的意见,在第二年,田单还成为赵国的相国。
  据《战国策》所述,田单后为赵将,受封都平君。赵国用三个大城市加上一些小村城镇共57个送给齐国换来田单,田单为赵国攻下燕国3座小城。
  田单死后葬在安平城附件,其墓位于今皇城镇(安平城)皇城营东南约700米处。墓前曾有民国七年所立石碑,上刻:“齐相田单之墓”,已失。墓前有临淄区政府所立“田单之墓”石碑,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后记——管仲乐毅诸葛亮,田单齐名安平君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时期两位杰出人物。管仲堪称为春秋前期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而乐毅则是战国中期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国的旷世名将,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管仲乐毅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诸葛亮在隐居隆中、躬耕期间,曾以“管、乐”自许,希望辅佐明主,建功立业。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管仲的对内、对外政策,将守旧与革新结合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两重性、过渡性。但他毕竟辅佐齐桓公,建立了霸业。
  乐毅一生中最主要的军事实践活动,就是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这场战争,史称五国代齐之役。乐毅的卓越军事天才在是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其最大的特色是,总揽全局,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宜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指导方针,并根据战场情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始终把军事指挥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从而佐助燕昭王演出了一场克齐兴燕的历史活剧。
  田单作为一个皇族远房亲属、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吏,与乐毅生长在同一个百家争鸣诸侯混战的年代,经历了燕昭王启用乐毅作为上将军率领五国大军联合灭齐的大战,战争中田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齐国即将灭亡之时,借乐毅攻心收复齐国的思想并充分加以利用,以聪明智慧和卓越的战略指挥才能,在少对多弱对强的的战争中,麻痹敌人出其不意,打败并赶走了燕军,夺回了失去的土地和70座城池,取得了战略反攻的重大胜利,成功挽救了齐国的命运,可以说田单的军事战略才能堪比管仲乐毅,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更胜乐毅一筹,在燕齐之战中,田单成功的离间了燕惠王与乐毅的关系,从而打败了燕军,创造了历史上的辉煌,齐国反攻胜利之后的田单也是一代英豪,任齐国宰相,其战略战术上的军事思想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其影响也是至深至远。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田单创造了一代辉煌!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中国名人名家 金城书画院 腾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网易 搜狐

版权所有: 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汇通商务楼42号楼201、202室 电话:13910726678
Email:wyd188@126.com 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京ICP备19048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