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乐事 王大平/文
王大平篆刻
|
首长、同志们、大家好:在今天这个难得相聚的日子里,我斗胆的讲几句话,我的题目是:人生乐事。
所谓人生乐事,我以为即是与自己喜欢的人,做我们喜欢的事。具体的说,就像今天,我与我的印友同堂治印。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宙之大,所以遨目骋怀,府寥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娱听,信可乐也。的确,我们王家祖上就有聚友交友之乐道。早在 1400 年前,我们的前辈王羲之大人就与酒友聚会,写下千古流芳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如今,我们一起交流印技,亦可效仿前辈写序报道。
现场演示大会,我是这样创意的,贵在出奇。做任何事情都讲究出奇。回顾我走过的历程, 1996 年,我第一次接触诗印书画以来,看过的书展、画展听到过的报道、讲座不计其数。 16 年来,唯独就是没有经历过现场治印的交流形式。于是,我们精心筹办,大胆尝试,顺理成章的有了我们这次今天的现场治印大会。
然而,我又仔细想想,这事情出奇吗?其实并不出奇,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想到的。关键是为什么没有人做这件事情呢。没有人来现场治印交流大会。看来是必有其难处。我今天将我所感受到的难处与在座印友进行一次思想上的交流。
难处之一,不好意思的思想在作祟。
有些印友可能是缺少信心,可能是怕别人看,可能是治印时间不长,缺少经验等等原因。我以为,从宏观上看问题,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壮起胆量。 试 想由车钳磨铣刨加工出来的 金属的 立体工件,哪一件不比在平面石头上刻印难?归根到底,信心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其实看 分 谁说,台球水平低的看水平高的人胆大,其实是高的胆更小。
难处之二,有些技术绝功在作祟。
我以为技术 诀窍 是可以保密的,但尽量不要让它成为治印技术交流的障碍。曾记得当初有人抱怨说,已拜师两年了,尚未见师傅刻印。哎,这有何必呢。因而当有人拜我为师时,第一堂课即操刀刊石。我可不能 辜负 徒弟 们那 期待的眼神。
当然,还要有一些创新思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也就是说,所谓 诀窍 也是人发明的。我们也有两只手,这手不是吃闲饭的。我非常欣赏的一句广告词就是:能人所不能。其实多做交流,共同受益,一起提高。今天每位大师治印完毕,我们都请他给诸位讲讲刀法、篆法、章法等等治印技巧,以正视听。
难处之三、论人排辈意识在作祟。
论资排辈,在某种意义上我很认同。这种思想,所谓 熔 古铸今。没有先人就没有我们,没有古代文明也就没有现代文明。我们要尊重前辈,尊重老人亦就是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
然而,我们要分清另一种似是而非倾向。就是不可把治印艺术变为少数人的行为。似乎治印只是几个大师的事,别人连碰一下都不可以。我还真见过这样的人和事。我是不太接受这种人和事的。艺术是大众的艺术,岂能也不可能只被几个人垄断。所以今天我既邀请了治印数十年的大师,亦邀请了初学治印几个月的徒弟。大家欢聚一堂,同台竞技,共享治印饕餮大餐。
还有一点要讲清楚:在艺术创新和技术发明方面根本就不存在论资排辈。自古就是英雄出少年。且看,三国那诸葛村夫,并没有因为曹丞相年高于己而少出杀招哇!而是招招夺命,淋漓尽致,烧新野、烧博望、烧赤壁,烧了个死去活来。对于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印人应该是的无须多说话,只要拿作品来。让作品说话。
当然是,而且永远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永远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楼外有楼!
难处之四、名、利思想在作祟。
有人自以为自己是名家,岂能与平庸的他人一道做事,得,咱尊重人家的感受,敬而远之。还有人 一 开 口 便是多少钱,即多少钱刻一个字,是一百,二百?还是一千,两千,说不定。那么等,只好等。等到社会上大多数人愿意付这个价位时再说。我曾经与刘凤柱先生有过共识:如果把治印变为赚钱的手段,就没有好作品了。
名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思维模式,也可以说价值观。大人图名小人图利嘛。但我想我们可不可以用更为博大的自然世界的范畴来认识价值观。也就是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有多大能耐是多大能耐。只要你做出了好作品,才是真正体现了人生的最好价值。然而这与名利无关。好比我们看不见的在深山老林里绽放的鲜花,与我们看到花房里展览的鲜花是一样美丽。
前几日,我曾与几位中国朋友讨论过艺术承前启后的问题。一曰作品要有源有出处,要模仿碑帖,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另有一曰,你作什么都有源,你所能做的事无非是出自你的心源的一种映射。你的黑头发,你的黄皮肤,你的亲爹娘,你的东方血,你的中国结,你的中国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活生生的烙着你的中国印,决定了你的中国造,难道还需要别的什么源吗?中国人尽 可 放纵地在治印领域内心随所欲,为所欲为。
我之所以讲这些理论探讨性的问题,并不是要统一思想,分辨是非,这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只是想活跃一下思维方式。思想亦是需要交流,而不是局限于治印的技术交流。
不管咋说,不论如何,此刻我们冲破了很多的障碍,共聚一堂。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共识,亦是人生乐事。我打心眼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理解。 来,干上一杯!
在此我突发奇想,有醉酒、醉拳、醉驾、醉舞、最书,能不能发明个 醉 印。谢谢各位。
2012 年 3 月 22 日于金城书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