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金城书画院

 


*守正创新 尊敬传统——刘纯华被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艺术之家数据库-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艺典轩-北京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重要通知

各位同仁好:
  京津画派官网,京津画派研究中心网站因前几年疫情,网站有两年时间没有组织活动,网页更新迟缓。应广大会员要求,在有关会员的积极支持下,业已激活,即日起重新展开工作,希望同仁们积极投稿。
  稿件要求:
  会员亲自参加的文化艺术活动;会员创作的书画作品;会员受朋友之托也可以推荐作品;会员认为可以提升画院和个人的新闻;研究理论学术论文;会员参加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稿子文字自负,编辑有增删的权利。

北京京津画派研究中心

主席: 刘纯华

电话:13910726678
网址:www.shuhuajd.com
邮箱:lch6678@sina.com


  刘纯华先生于2009年3月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培训项目艺术品鉴定师岗位培训考核,获得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

招聘启示

 
根据工作需要,京津画派研究中心官网招聘副总编辑一名。
  要求:新闻或相关专业;从业三年以上;最好有市场策划、营销经历;在北京有住房;组织过大型活动优先。吃苦耐劳,为会员全心全意服务,有牺牲奉献精神。

                                                                                      

 

论龚贤山水画的特点及其形式美

●朱飞鹏

  龚贤( 1618 — 1689 年),又名岂贤,字半千、野遗,号半亩、柴丈人,是明末清初中国画坛著名的山水画家,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近现代以来,其绘画风格在现代的中国绘画,乃至于西方绘画均有较大的影响。现代画坛尊他为明清之际中国画坛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在京陵八家中最高,影响也最大,堪称“金陵八家”之首。关于龚贤的绘画成就的研究,多从笔墨技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但其标新立异的作品中给后人的启示还远远不止于此。龚贤的山水画及其注重程式,其中蕴含的形式美也成为其绘画风格的鲜明符号。但近人对龚贤的研究却较少论及该方面的内容。本文拟结合龚贤的山水画特点,对其所表现出的形式美略陈管见。

  一、龚贤山水画的特点

  龚贤的山水画考其源流,是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 二米 (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而形成的,明显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龚贤的山水画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龚贤在笔墨技法上强调“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重视发挥画家个性,主张在继承的同时,师法造化,不断创新。他曾针对当时画坛上的盲目仿古之风说过:“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 ? 曰:‘心穷万物之原,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指出盲目仿古而不能创新的原因在于“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一语中的地说出了绘画创作的真正的源泉在于自然这样一个绘画创新的真谛。虽然龚贤的笔墨源流可以上溯到董黄,但他还是强调:“我师造物,安知董黄。”对于师法造化,龚贤并非一味的摹写山水景致,而是有所提炼、升华,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他的一则题跋里曾说到过山水画中的丘壑看去好像是“幻境”,但“虽曰幻景,然自有道观之,同一实境”。说明画中的丘壑既是完全真实的“实境”,却又不等同于现实中的丘壑,而是现实真实的提炼与升华,是一个美妙的“幻境”。“气宜浑厚,色宜苍秀”是龚贤对整个画面视觉效果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与江南丰饶明丽山川相符的。

  龚贤精于笔墨技法的运用。在描绘物象如山石树木等,采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用积墨法反复皴擦积染,墨色极为浓重。但细究之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为了达到画面效果的“浑厚”与“苍秀”,龚贤放弃了中国画法中常用的“破墨”法,借鉴的是宋人的“积墨”法。在用用墨上,他强调一个“润”字。观他画的树,往往有一种苍翠欲滴的感觉,原因就在于用墨之“润”。关于“润”,他认为不能与“湿”混同。“墨言润,明其非湿也”。“润墨鲜,湿墨死”。“鲜”就是有光泽和勃勃生机,但“湿”而不“润”的用墨,只能浮于纸上,一片糊涂而成为一团死墨。另外,龚贤用墨擅长利用黑白对比的效果,他曾说:“非墨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他画中的空白处常常不着一笔,却能让人在空白处读出空朦弥漫的雾气,或清澈透明的汪洋湖泊与河流。他画的石头,轮廓中大部分为笔迹严整浑成的多次皴擦渲染,而仅在部分地方留下空白。这有些像西方绘画中的“高光”。但这种黑白强烈对比的处理方法,使得山石的厚重体积、坚硬的面的转折,以及在湿润的空气中浸润的质感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体现,效果强烈,浑厚、苍秀、沉郁,但浑朴中见秀逸,浓郁中见明快。从山水画的发展史来看,龚贤的积墨法与前人及同时代的四王均有所不同而丰富发展了积墨画法。现代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都从他的笔墨中得到了很大的启迪。

  二、龚贤山水画中的形式美

  龚贤的山水画风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风格迥异,各种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认为他可能在画法上受过当时传入的西方绘画的启发,这种说法不无道理。龚贤之时,欧洲传教士已到达中国,南京便有教会和教堂。教会在传播教义和西方文化的同时,多采用单色铜版画图解教义。这种铜版画注重写实,以明暗为主进行造型。因此,有史学家认为龚贤曾见到过欧洲铜版画并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加以借鉴,最终发展和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画风。此说虽没有史料证据,但结合龚贤积墨为形、以影写真的方法,以及当时的南京的确是中西文化并陈的史实,似乎也不无道理。龚贤山水画中具有强烈的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的源流可能也在于此。关于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联想与意境等。观龚贤的作品可以发现其对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在画面上的应用,以及构成常见的重复、近似、渐变、特异等基本形式随处可见。这里仅从构成中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入手对龚贤的山水画进行分析。

  1 、千姿百态的点

  打开龚贤的山水画,各种各样的点迎面而来。画面上各种点的组合与交错成就了郁郁葱葱、苍茫幽远的山水画面目。从点的形状来看,龚贤画中的点有圆点、椭圆点、方形点、长竖点、短竖点,以及横点、斜点等。其中圆点、椭圆点、方形点多见于山石的皴中;长竖点、短竖点,以及横点、斜点则多见于树木的点叶上。偶然为之的夹叶法,在整幅作品中似乎也变成了一个点。在点的表现手法上,多以山石的轮廓线或树木的枝干为骨线进行排列、组合,各种点子组合在一起,既有对比有和谐统一;而富有节奏的排列方式恰又似一首抒情的乐曲,给人以美的韵律的享受。在龚贤山水画中,描写树叶多采用简洁活泼的点,很难说出是那一种或一类树,而仅仅是一种标志;所描写浅沙汀草的多采用单纯的竖点,很容易增强画面的节奏和旋律;山石点皴中应用的点则反复的排列组合,形成的点阵很好的增强了画面的层次和装饰性。

  2 、错落有致的线

  龚贤山水画中的线包括长直线、短直线、长曲线和短曲线等。一般树干、草亭、浅沙等多采用长直线进行描绘;树枝、山石轮廓采用长、短曲线、短直线进行表现。在线的穿插组合上,注重排列组合的节奏感,力求在对比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比如,注重直线与曲线、长线与短线等组合变化。一些轮廓线多采用简洁单纯的线来勾勒概括物象形状,有较强的形态表现力。对于近、中景较小的山石,则多采用曲折变化的线,以表现物象的细节和趣味。龚贤用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将很多线进行相对规则的排列,给人以规范、精确、统一的感觉。还值得一提的是,在龚贤的很多作品中,直立的树干、船桅等形成了画中的垂直线,既起到聚焦重心的作用,似乎有支撑画面的千钧之力。仔细推敲,这些垂直线无不是精心安排,对画面的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看,龚贤山水画中的线对于表达画面的节奏、统一多变的画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气象万千的面

  龚贤山水画笔墨变化丰富、各种因素组合较为复杂,很难找到真正构成意义上的面。因此,其精心营造的笔墨图式相对于容易定义的点、线来说,面是相对的。但这种相对的面无处不在。比如由笔墨点阵组成的整体、单纯的面较好的表现了山石的体积而有不失物象的厚重、静穆的质感;形态各异的空白在浑厚华滋的山体树木的衬托下更是给人以或雾气空濛或江湖辽阔的感觉。而很多面具有概括、趋同性,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时不时出现的茅屋、草亭或屋宇多是画眼的位置所在,常常仅处理成简单的面的组合,与周围环境多有较大的反差。这种图式的变异手法的应用,无疑很好地强调了画眼处所要表现的描绘对象。

  三、结语

  按照美学的规律,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形式美的内容很多也很丰富。但形式美也是人们在认识自然规律中所认识并对感性经验进行理性总结之后得出的一种规律。比如,人们观察到木质的年轮、树叶的形状、葵花的花籽等等,呈现着各自不同的条理因素,进而归纳出条理与反复的构成因素。在美的创造中,有意识的对创造的对象进行概括,归纳,使之规律化,秩序化,呈现出一种整齐美,并运用反复的原则对同一形象因素进行重复或有规律的连续排列,从而产生富于统一感的节奏美。可以说,自然界处处可见的现象,水中的涟漪、天边的流云、摆动的柳枝、起伏的沙丘等,无一不呈现富有韵味的韵律景象且无一不蕴含着自然之“道”。古人对于习画提出的“师今人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的论断不无道理。

  黑格尔认为,理念与感性的“直接统一”就是美的根本特征,或曰理念与感性的直接统一就是美或艺术的本质。这里,不妨把理念理解为人对自然界现象、规律的认识和理性总结;感性不妨理解为画家自身的对物象的感性认识。当画家的感性认识与理念结合起来,才真正能够理解到表现艺术美的真谛。中国画讲究“澄怀悟道”,其实所讲也就是也是对自然万物规律的“道”的认识并加以完美表现。龚贤山水画中的形式美可能不是画家本身所理性追求的结果。但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以及画家对自然之“道”的感悟和对所描绘江南故土山水的真挚情感,与形式美的本质要求是不谋而合的。这也许是龚贤最终形成独具一格山水画风格的真正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洙龙,陈旭 . 《龚贤 -- 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

  2 、彭莱 . 《古代画论》,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第一版 .

  3 、〔德〕黑格尔 著,朱光潜 译 . 《美学》,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第一版 .

  4 、文卫民,李浩 . 《现代平面构成与应用》,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第一版 .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中国名人名家 金城书画院 腾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网易 搜狐

版权所有: 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汇通商务楼42号楼201、202室 电话:13910726678
Email:wyd188@126.com 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京ICP备19048866号